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寮约过包山因问讯玉津牡丹再次韵呈子仪侍郎》
《同寮约过包山因问讯玉津牡丹再次韵呈子仪侍郎》全文
宋 / 许及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传闻有约过包山,节遇天祺得暂閒。

便有啼莺迎柳外,不妨飞蝶导花间。

东吴壮观随潮长,西洛风光指日还。

独恨微臣补报勋名分寸跻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补报(bǔ bào)的意思:指因错过报名或报名时未填报而在期满后又追加报名或报名时未填写资料而后补资料。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传闻(chuán wén)的意思:指没有确凿证据的消息或传说。

东吴(dōng wú)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三国时期的吴国,也用来形容东南地区。

分寸(fēn cun)的意思:指衡量事情轻重得当,处理得恰到好处的能力和度量。

风光(fēng guāng)的意思:指美丽的景色或者优美的环境。也指某人在社会上享有的声望和地位。

跻攀(jī pān)的意思:指努力奋斗,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节遇(jié yù)的意思:遇到适当的时机或机会。

名分(míng fèn)的意思:指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以及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微臣(wēi chén)的意思:微不足道的官员。形容地位低微、权力小。

无补(wú bǔ)的意思:没有什么补益,无法弥补

勋名(xūn míng)的意思:指在战争、斗争或其他重要事迹中表现出色而获得的荣誉和名望。

指日(zhǐ rì)的意思:表示时间很短暂,即将到来的日子。

壮观(zhuàng guān)的意思:形容景象或场面非常宏大、庄严、美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相约游历包山的场景,以及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句“传闻有约过包山”点明了游历的目的地,随后“节遇天祺得暂閒”则表达了在节日之际得以暂时放松的心情。接着,“便有啼莺迎柳外,不妨飞蝶导花间”两句,生动描绘了春日里鸟语花香的景象,啼莺的欢鸣和飞蝶的穿梭,增添了旅途的乐趣。

“东吴壮观随潮长,西洛风光指日还”两句,将目光转向更广阔的地理空间,东吴的壮观景象随着潮水增长,而西洛的风光则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再次欣赏。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独恨微臣无补报,勋名分寸盍跻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有限,无法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努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身责任的思考。

作者介绍

许及之
朝代: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猜你喜欢

谢黄汝济教授惠建茶并惠山泉

几年不泛浙西船,每忆林间访惠泉。

雅好谁如广文老,亲携直到病夫前。

细倾琼液清如旧,更瀹云芽味始全。

或问此为真品否,其中自有石如拳。

(0)

谢王粹中惠白鹤山麟川观斑竹杖并竹舆

麟川仙馆翠琅玕,荷子携来白鹤山。

未效葛陂龙种化,绝胜湘浦泪痕斑。

裁为拄杖一寻许,巧作轻舆四尺悭。

儿子门生俱努力,病夫欲过虎溪还。

(0)

雪窦道中

城居久矣厌尘劳,来访名山写郁陶。

客路行随流水远,征人与坐白云高。

千林舞翠吹蓬鬓,二麦摇青照纻袍。

努力共登天尺五,要看飞雪喷云涛。

(0)

曹工部挽词·其一

箕颍文章士,仪同社稷功。

惟公承庆裔,有意振家风。

祠禄真崇道,郎潜叹老冯。

伤心循吏手,赍志九原中。

(0)

绣川道中

伏波莫作贾胡留,雨意垂垂未肯休。

不惮征衫有微湿,只愁平地又横流。

行人自厌冲泥苦,野老方当得意秋。

倦仆如何致千里,登天徒笑传鸣鸠。

(0)

送汪强仲还官所

又向丹丘去,安书易往还。

固应官事了,莫放旧书闲。

问讯雪巢老,寄怀巾子山。

经行皆梦境,自笑日苍颜。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