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闻鹤唳》
《初闻鹤唳》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海天寥寥禾黍秋,人籁已息烟雾收。

数声鹤唳草堂静,何苦更向咸阳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鹤唳(hè lì)的意思:形容鸟类因恐惧而发出的尖厉叫声,比喻人处于极度恐惧或惊慌失措的状态。

何苦(hé kǔ)的意思:为什么要受苦,为什么要做无谓的努力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寥寥(liáo l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

人籁(rén lài)的意思:指人声的美妙,形容人的歌唱声音优美动听。

咸阳(xián yáng)的意思:指人们的各种情感、行为都是多样的,不可预测。

烟雾(yān wù)的意思:指事物表面的迷惑或虚幻现象。

鉴赏

这首诗《初闻鹤唳》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开篇“海天寥寥禾黍秋”,以辽阔的海天与成熟的稻谷为背景,营造出秋季特有的宁静与丰收之感。接着,“人籁已息烟雾收”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仿佛连自然界的声响都已沉寂,只有轻烟缓缓散去,更加凸显出周围环境的清幽。

“数声鹤唳草堂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鹤的啼鸣打破了草堂的宁静,但这种打破并非带来喧嚣,反而增添了诗境的生动与和谐。鹤唳之声在空旷的环境中回荡,既显得悠远又不失清雅,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最后,“何苦更向咸阳游”一句,诗人借鹤唳之景抒发了对远离尘嚣、向往宁静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对过往繁华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次韵张司录见寄

不曾识面已倾倒,便觉胸中泾渭分。

句精不减李长吉,才高大类沈休文。

看山诗眼湛如水,拄笏爽气高摩云。

他年竹屋夜连榻,妙语悬知过所闻。

(0)

荷塘暑雨过凉甚宜之见访作此

居近池塘春意在,路穿空翠夕阳多。

隔林放鹿哀怨语,掠水幽禽扑摝过。

得雨村嚣觉风味,分秧天气爱清和。

莫辞坐稳相寻数,酣战难回指日戈。

(0)

次韵蔡儒效见寄

独宿圆庐意自清,夜凉林木寂无声。

镜中白发今慵剃,梦里浮华已懒争。

故国别来空好境,旧游谁共读题名。

遥知他日重相见,握手应惊太瘦生。

(0)

次韵王节推安道见过云盖二首·其二

睡起春衫取次披,髻云随从倚栏时。

生憎柳底莺声巧,不分花前日影移。

伊昔笑来忧易老,而今思去恨难追。

林梢悬挂团团日,无语东风玉箸垂。

(0)

宿鹿苑书松上人房二首·其二

冷斋托宿自携衾,卧听松风度栗林。

黄卷青灯纸窗下,白灰红火地垆深。

梦回清响春岩溜,夜久幽香喷水沈。

惯作横刀眠下板,为君令有住庵心。

(0)

宿鹿苑书松上人房二首·其一

数峰烟翠叠黄昏,忽见松间窈窕门。

好境未将佳句写,幽怀先与故人论。

隔林每恨音容阻,此夕相逢笑语温。

雪意不成应有月,夜深同看涌金盆。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