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千载下,此事亦多师。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支(bù zhī)的意思:不支指的是力量不足、支撑不住的意思。
封疆(fēng jiāng)的意思:封疆是指古代帝王对功勋卓著的将领或官员进行封赏,使其在边疆地区担任守卫和管理职责。
故有(gù yǒu)的意思:过去就有的,古已有之
赍持(jī chí)的意思:指负担、承担。
江淮(jiāng huái)的意思:指江河的宽广和淮河的浅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宽广和短小。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修词(xiū cí)的意思:修饰词语,使之更加准确、生动、精确。
扬言(yáng yán)的意思:公开宣称或威胁
迎劳(yíng láo)的意思:迎接辛劳或劳动者,表示欢迎和尊重劳动的精神。
有司(yǒu sī)的意思:指有权势的人或机构,特指官方机构。
争议(zhēng yì)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一问题或观点存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引发争论和争执。
重赍(zhòng jī)的意思:指重重的压力或重任。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名为《听友人送宋高邮守晁仲约事》。诗中描绘了历史上的江淮盗贼事件,通过这一事件反映了古代官民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权衡。
首句“昔日江淮盗”,点明故事背景发生于江淮地区,盗贼横行。接着“扬言势不支”暗示盗贼虽声势浩大,但最终难逃败局。接下来的几句“修词远迎劳,倾帑重赍持”描绘了官府为应对盗贼所做的努力,包括派遣使者远赴各地寻求援助,动用国库资源进行物资支援。然而,“辟宥犹争议,封疆故有司”则揭示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官府内部存在分歧,决策过程并不顺畅。
最后两句“谁知千载下,此事亦多师”总结全诗,意指尽管时间流逝千年,但古人处理危机、协调利益冲突的经验仍然值得后世借鉴和学习。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载体,探讨了古代官民关系、权力运作以及历史经验传承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深刻的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