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山道中五首·其四》
《玉山道中五首·其四》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石藓红依日,岩松翠耐霜。

入溪看岫色,和月认梅香

岁暮旅情恶,夜寒灯影光。

劳生真一梦,回首茫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灯影(dēng yǐng)的意思:指灯光映照下的影子,比喻短暂的存在或虚幻的事物。

寒灯(hán dēng)的意思:指夜晚孤灯照明,比喻默默奋斗、艰苦学习。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劳生(láo shēng)的意思: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改变命运。

旅情(lǚ qíng)的意思:旅途中的情感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梅香(méi xiāng)的意思:指梅花的香气,比喻文人墨客的高尚品质和独立人格。

石藓(shí xiǎ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经历时间的洗礼后,显得坚强、深厚。

岁暮(suì mù)的意思:岁末年底,即将过去的一年。

岩松(yán s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坚定不移、坚强有力。

真一(zhēn yī)的意思:真实不假,毫无虚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玉山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哲思。

首联“石藓红依日,岩松翠耐霜”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坚韧。石上的青苔在阳光下呈现出一抹温暖的红色,而岩石上的松树则在严霜中保持着翠绿的颜色,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

颔联“入溪看岫色,和月认梅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之美的体验。诗人步入溪流,欣赏着山峦的景色,月光下的梅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将视觉与嗅觉的美好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

颈联“岁暮旅情恶,夜寒灯影光”则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思绪。随着季节的更迭,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但夜晚的一盏灯火却为他带来了温暖与希望,象征着即使在艰难时刻,也总有一线光明。

尾联“劳生真一梦,回首意茫茫”是对人生本质的深刻反思。诗人意识到生活的艰辛与短暂,如同一场梦一般虚幻,回首过往,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感慨。这一联揭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自叹

少小颇聪明,年来顿不成。

目嫌书字细,耳恨语声轻。

对酒浑无趣,逢人屡忘名。

何如汉疏傅,林下乐馀生。

(0)

题画·其三

遥看瀑布落寒汀,野服乌巾自在行。

好似匡山读书处,满林红叶夜猿声。

(0)

送吴佥事致仕还闽中

外台分职久知名,心似冰壶彻底清。

揽辔早宣明主德,悬车今为故乡荣。

秋风蓟北征骖去,夜雨闽南别思生。

最是圣君恩宠厚,到家还着绣衣行。

(0)

宋徽宗耕牛图为黄福少保之子题

春原过雨春日熙,春树连阴春草肥。

田家力耕贵及时,手挽牛兮肩负犁。

草香泉美牛步迟,农心汲汲应何为。

上恐公家赋税亏,下虑私门妻子饥。

吁嗟牛兮胡不知,宣和之初能念兹。

九重燕暇亲写之,骄奢一动万事隳,塞草黄沙千载悲。

(0)

题黄学士八世祖宋校理衮告身三道后十二韵

涣汗前朝物,煇煌五色书。

簪缨七世后,文献百年馀。

相印看仍在,官阶忆屡除。

蓝田虽产玉,沧海竟遗珠。

令胄才华盛,明时宠渥殊。

英声腾甲第,高步跃云衢。

待诏留金殿,谈经冠石渠。

诰颁龙宝重,锦织凤文纡。

爵命覃前代,恩荣迈古初。

流芳应益远,积善信无虚。

球璧非常器,璠玙尚谨诸。

勉旃忠与孝,千载耀门闾。

(0)

石门洞

洞天山水最清奇,架壑连岩结构危。

石径云深荒蔓草,野林霜晓熟棠梨。

入山却下听猿泪,看瀑长吟谢客诗。

夜宿群峰最高处,俯看星宿列珠玑。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