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禅(ān chán)的意思:安心宁静地修禅修行。
蝉噪(chán zào)的意思:形容虫鸣声高亢,如同蝉鸣一般喧闹嘈杂。
烦暑(fán shǔ)的意思:烦闷的夏天。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室内(shì nèi)的意思:指在室内,室内的事物或活动。
向夕(xiàng xī)的意思:指在傍晚时分或日落之前。
争向(zhēng xiàng)的意思:争取向着某个方向努力,追求目标。
竹亭(zhú tíng)的意思:指竹子搭建的亭子,比喻清静幽雅的居所或读书写字的地方。
左右(zuǒ yòu)的意思:左右表示大致的范围或数量,也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炎热的夏日中,安静地居住于青龙寺内的一室之中。这间房子被竹亭所环绕,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诗中的“有法知不染”表达了禅师对佛法的理解和修为,不受世俗尘埃的污染;“无言谁敢酬”则显示了他超然于世的高洁情操,难以用言语来回应或赞誉。
随后,“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两句描绘出夏日即将结束,秋天即将到来的景象。鸟儿在傍晚时分飞翔,争相返回巢穴,而蝉类昆虫的叫声,则似乎已经宣告了秋季的早期到来。
最后,“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表达了禅师对于夏日炎热的超脱与豁然。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出一个信息:在这种宁静的环境中,即便是在酷热的季节,也无需寻找其他地方的清凉,因为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炎热相比,更是真正的清凉所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禅师超脱尘世、修身养性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领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祁之柳二章分寄君实伯隅
祁之柳,其叶油油。自我送子,于祁之洲。
伫立望之,莫知我愁。岂不能言,以写绸缪。
我言斯永,我心则忧。乃如之人,洵美且修。
我之所臧,人以为尤。祁之柳,其叶烂烂。
自我送子,于祁之畔。伫立望之,莫知我怨。
岂不能言,以写嘅叹。我言之长,我心则乱。
乃如之人,洵美且灿。人之所荣,子以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