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百咏·其十四西楼》全文
- 翻译
- 高楼直入云霄相对着东山
秋天的风吹过,卷起傍晚的凉意
- 注释
- 危楼:形容楼很高。
百尺:极言楼高。
东山:指东方的山。
帘幕:窗帘或帷幕。
秋风:秋季的风。
捲:卷起。
暮寒:傍晚的寒冷。
每向:每当。
残阳:夕阳。
新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看:观赏。
几人:有几个人。
曾:曾经。
此:这里。
凭栏干:靠着栏杆眺望。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高远的景象与深沉的情感。开篇“危楼百尺对东山”一句,设定了一个空间位置,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座矗立在百尺之上的楼台,它俯瞰着东山,给人以凌云壮观之感。紧接着,“帘幕秋风捲暮寒”则描绘出室内的景象,帘幕随着秋风轻轻飘动,带来了凉意和一种淡淡的忧伤。
第三句“每向残阳新月看”转换了视角,从室内到室外,将目光投射到了那逐渐西下的夕阳以及初升的新月上。诗人通过这种视觉的变迁,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几人曾此凭栏干”则显得更加沉思,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或许是在追忆那些曾经与自己共同站在这高楼之上,靠着栏杆眺望远方的人们。这个问题无声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那些已经不再身边的朋友或同伴的一种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空间与时间的巧妙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慈竹图诗余邦臣使便捧封制寿于慈闱因寓意焉
竹生子,子生孙,竹生子孙孙转蕃。
是曰慈竹为竹元。历历凤啄实,磊磊猫蹲根。
恶草恶木天所髡,霜晨雪夕褫冠裈。
此时独亭亭,窸窸风叶翻。浮埃脱落净瘢痕。
冬寒不为寒,春温不为温。大哉天地无怨恩。
此竹者,地势坤,图长存。
四月九日与弟秉之进之过通安桥顾氏因偕玄敬登阳山绝顶次日过虎山桥七宝泉至灵岩山而还得诗三首·其一
阳山高哉几千丈,箭缺遥瞻在天上。
一朝置我箭缺傍,坐觉诸山皆退让。
太湖汀滢平于杯,夫椒包山近相并。
山腰鸟道何盘盘,十步九折行且叹。
昌黎正逢衡岳霁,太白休歌蜀道难。
夫差悔悟苦不早,公孙白骨缠荒草。
子胥伯嚭两丘墟,天地茫茫人易老。
划然长啸来悲风,一杯敬酬浮丘公。
何时借我绿玉杖,从此拄过扶桑东。
诗成西日下山去,回视山椒但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