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其五》全文
- 注释
- 萍生儿子:比喻女子生育,以萍浮水上象征生命的偶然和脆弱。
点疏星:形容孩子数量少,星星般稀疏。
荷捲文书:手持卷轴文书,可能指学习或管理职责。
立万丁:比喻领导或指导众多的人。
南高峰上塔:指代高处的佛塔,可能暗示崇高的追求或远方的眺望。
手中攀得玉竛竮:玉竛竮可能指玉制的佛塔模型或饰品,攀得意为触摸或仰望,表达对精神目标的向往。
- 翻译
- 萍儿生下孩子像稀疏的星星点缀水面
她手持卷轴文书,如同万丁之首引领众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的感受和赏析。
“萍生儿子点疏星”一句,以水生植物萍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力与繁衍之美。萍在水中生长,其叶片间散布的光点如同天上的疏星,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细微之美,也隐喻着生命的蓬勃发展。
“荷捲文书立万丁”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荷花在夏日里舒展开来,而其中的“荷捲文书”,可理解为荷叶间藏匿的书籍,或者是在荷花旁边阅读书卷的场景。这一句通过对荷花与书籍的结合,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尊崇。
“回首南高峰上塔”一句,诗人在此转换视角,从眼前的景致向远处望去,那座位于南方高峰上的塔楼显得格外壮观。这里的“回首”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流露,即便是偶尔回望,也能引起无限的情思。
最后,“手中攀得玉竛竮”则直接描绘了一种触感和质地上的享受。“玉竛竮”,即玉制的拐杖,常见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是一种象征着身份与修养的物品。诗人在此刻攀持玉竛竮,不仅是对物质细节的感知,也反映了对生活质感和精神追求的一种享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闲适自得、充满诗意的情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细腻观察,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喜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罗正之年兄出使二浙
紫泥封诏出蓬莱,且指东南倚宪台。
千里忽惊霜斧去,百城争望锦衣来。
浙江气象心先到,吴俗奸媮胆欲摧。
天姥旧山还好在,应寻乡老一裴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