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补衣口号次晴川公韵·其二》
《补衣口号次晴川公韵·其二》全文
明 / 杨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会补清霄神慢穿,昔人妙诀无传

高高在上真难措,炼石惟闻娲氏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炼石(liàn shí)的意思:将石头炼成金属,比喻通过努力和智慧,将原本不起眼的东西变得非常有价值。

妙诀(miào jué)的意思:指极其巧妙的方法或技巧。

上真(shàng zhēn)的意思:指追求真理、追求真实的思想和行为。

无传(wú chuán)的意思:没有传闻或消息传递

昔人(xī rén)的意思:过去的人,古代人

在上(zài shà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地方或者身份上居高临下,具有统治、掌控或者支配的意义。

高高在上(gāo gāo zài shà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处于傲慢、自大的状态,高高地居于别人之上。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的《补衣口号次晴川公韵(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慧与技艺的追思与敬仰。

首句“会补清霄神慢穿”,以“清霄”象征高远的境界,用“神慢穿”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从容不迫的补衣技艺,暗示古代匠人的技艺达到了一种近乎神妙的境界。

次句“昔人妙诀已无传”,直接点明古代的补衣技艺已经失传,流露出对传统技艺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这里的“昔人妙诀”不仅指具体的补衣技巧,更包含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和处理方式的智慧。

第三句“高高在上真难措”,进一步强调了古代技艺的高深莫测,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技艺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合适位置的感慨。这句话似乎在暗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传统技艺可能不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

最后一句“炼石惟闻娲氏贤”,引用了创世神话中的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将补衣技艺与创世神话相联系,赋予了补衣工作以神圣的色彩。这里通过女娲的贤能,赞美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也寄托了对传承和发扬这些技艺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补衣技艺的追忆与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技艺传承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杨爵
朝代:明

(1493—1549)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猜你喜欢

十三覃

轻寒残雪暗江南,曙色幽香尚带岚。

洁白不伤行路意,疏斜终欲老云庵。

似催万里还家信,犹伴浮生半日谈。

却笑武陵溪未稳,年年春梦付痴憨。

(0)

八庚

涸落知谁世,危危独向荣。

为怜衰草色,不尽倚寒情。

泉石何曾暮,烟霞馀此生。

疏斜如可似,真悔一时名。

(0)

二冬

荒榛迷远道,绝岸一相逢。

飘落非残雪,横斜傲古松。

目空烟暝色,迹混猎樵踪。

自顾同寥廓,随云隐乱峰。

(0)

送尘异但子归省二首·其一

与汝同撑大法船,莫随风力把头先。

洪波险阔篙心稳,万丈厓门蓦箭穿。

(0)

题画雁四首·其三秋

朔风初动便图南,声断衡阳秋水涵。

亦知瘴热非长乐,浅浦荒原尚一堪。

(0)

送刘观复北上二首·其二

出门休讶路行难,南北东西尽此间。

举棹渐随寒影远,却疑烟月在波澜。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