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大洞埋古云,入去所履平如席。
《黄崖洞》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黄 崖 洞 宋 /文 同 黄 崖 大 洞 埋 古 云 ,入 去 所 履 平 如 席 。其 中 玉 髓 尽 可 餐 ,只 恐 归 来 变 为 石 。
- 注释
- 黄崖:形容山崖呈黄色,可能是因为岩石或土壤的颜色。
大洞:指一个宽敞的天然洞穴。
埋古云:指洞内深藏不露,仿佛被古代的云雾笼罩。
玉髓:比喻洞中的矿石或宝石般珍贵的物质。
餐:这里指食用,如同食物一般。
恐:担心,害怕。
归来:从洞中出来。
变为石:担心身体因为吸收了洞中的精华而石化。
- 翻译
- 黄崖深洞隐藏着古老的云雾,进去时脚下的路平整得像席子一样。
洞中充满了玉石般的精华,完全可以当作食物食用,只是怕出来后会变成石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美丽之地——黄崖大洞,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追求永恒与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的“埋古云”、“玉髓尽可餐”等意象,营造出一片神秘而又诱人的仙境氛围。
“黄崖大洞埋古云”,这里的“黄崖大洞”可能指的是一个深邃幽静的地方,而“埋古云”则给人以时光悠久、云雾缭绕之感,似乎这个地方已经被世人所遗忘,只有古老的云彩还在此处游荡。
“入去所履平如席”,诗中的“入去”意味着进入洞中,而“所履平如席”则形象地描绘了洞内的地面平坦如同铺好的席子,给人一种踏实而又温馨的感觉。这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有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其中玉髓尽可餐”,“玉髓”在古代文化中常与仙境、长生不老等概念相联系,诗中的“尽可餐”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事物的无限渴望。这里的“餐”字,不仅是指食用,更有象征意义,意味着要完全拥有和体验这份美妙。
最后两句,“只恐归来变为石”,诗人在赞叹完洞中的奇景之后,突然转折表达了一种担忧。这里的“只恐”表明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对这种理想世界可能消逝的恐惧,而“归来变为石”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不满。这一转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超凡脱俗的黄崖大洞,抒发了诗人对于永恒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