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人为刺史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澧州为背景,通过对比地上之楼与百姓生活,以及上层官员与下层水流的描述,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某种现实与矛盾。
“可怜地上楼”,开篇即以“可怜”二字表达了对地上建筑的同情与感慨。这“楼”并非指具体的某座建筑,而是泛指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或官府所建的居所,暗示了这些楼阁远离民众,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相隔甚远。
“百姓不知修”,紧随其后的句子揭示了这些建筑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修”不仅指修建,更包含了维护、管理之意。百姓并不知晓这些楼阁的修建与维护,意味着这些楼阁的存在与百姓的生活并无直接关联,甚至可能忽视了普通民众的需求与疾苦。
“上有清使君”,转折之处,诗人将视线转向了“使君”,即地方官员。这里的“清”字,既可理解为官员的廉洁公正,也可解读为对理想状态的向往。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理想中公正清明的官吏的期待。
“下有清江流”,与“上有清使君”形成呼应,将视角拉回到自然之中。这里的“清江流”象征着纯净、流动的生命力,与上文的“清使君”相映成趣,寓意着理想的治理方式应当如同清澈的江水,滋养大地,惠及百姓。
整首诗通过对比地上之楼与百姓生活,以及上层官员与下层水流,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中权力与民生之间的疏离,以及人们对理想治理状态的向往。诗中蕴含的批判与希望,是古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