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东 寮 宋 /李 吕 羲 和 鞭 日 驭 ,发 轫 自 晹 谷 。道 人 耕 寸 田 ,开 窗 纳 余 燠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寸田(cùn tián)的意思:指面积非常小的土地或贫瘠的田地。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日驭(rì yù)的意思:比喻掌握时机,善于把握机会。
羲和(xī hé)的意思:羲和指的是太阳和月亮,也用来比喻和谐相处、和平共处。
- 注释
-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女神。
驭:驾驭。
旸谷: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光明。
道人:道士,指修道之人。
寸田:极小的田地,象征微小的农事活动。
纳:接纳。
馀燠:剩余的温暖。
- 翻译
- 羲和驾驶太阳车,从光明的旸谷出发。
道士在小小的田园劳作,打开窗户接纳剩余的温暖阳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道人隐居图景。"羲和鞭日驭,发轫自旸谷"中的"羲和"指的是古代传说中掌管日月运行的神祇,而这里则用来比喻太阳。整句话描写的是太阳行驶于天际,光芒穿透云层,照耀到山谷之中。"道人耕寸田"表明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道士,他在一片极小的土地上耕作,这里的"寸田"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清贫与淡泊。"开窗纳馀燠"则是说他打开窗户,让余晖照入室内,既映衬了室内的温馨,也反映出道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道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同时,这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清贫自适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捕捉,传达出一种精神上的宁静与满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庭藻追记去岁与余游西湖舟中闻火而归
漫郎移舟入小回,醉著幅巾歌落梅。
老夫但倚紫藤杖,袖手耻看黄金罍。
忽漫相逢遽如许,醉后高谈俱楚楚。
百尺君卧元龙楼,醇酎我羞公瑾语。
从来悲乐难预期,人生快意能几时。
红光属汉势未已,短艇掠水归嫌迟。
只今俱是京尘客,君居巷南我巷北。
天寒饥饿不出门,遣骑时来问消息。
江边久客知何为,白头拾遗徒步归。
送秦德久守安丰
师行朔野不记年,两淮千里无炊烟。
君王偃革似建武,始遣循吏来安边。
今日安丰非故垒,夜闻夷歌隔淮水。
况当两国不交兵,高堑深沟岂须尔。
朝不鸣刁夜灭烽,吉语上闻天自喜。
但令南亩栖馀粮,尽驱流冗归故乡。
会见今年八九月,处处枣红梨子黄。
四郊无兵门有戟,淮上山青淮水碧。
樽前一曲柳枝歌,酿酒击鲜公燕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