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为庸儿挂,轩因好月开。
喜燕长褰幕,嫌蛙屡洒灰。
山中乐如此,肠莫等閒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斋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情感流露。首句“榻为庸儿挂,轩因好月开”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斋的自然与宁静,榻与轩的设置似乎都顺应了自然界的美好,尤其是夜晚的好月,让整个空间更加温馨与开阔。
接着,“清风知晓暮,往事付尘埃”两句,诗人通过清风与时间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释怀。清风似乎知晓日暮的来临,而那些曾经的往事,如今已沉淀为历史的尘埃,不再困扰心绪。
“喜燕长褰幕,嫌蛙屡洒灰”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燕子的到来让诗人欣喜,它常常掀开窗帘,而讨厌的青蛙则被诗人用洒灰的方式驱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互动。
最后,“山中乐如此,肠莫等閒回”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满足与留恋。在山中,生活简单而快乐,诗人的心肠也不再轻易地想要离开,流露出对自然生活的深深喜爱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山斋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与对当下幸福的珍惜。
阿翁隐处何潇洒,竹屿南头凤丘下。
守道偏将谷口人,养拙应同汉阴者。
而今发白老丘樊,带经也或究微言。
生平不梦五陵道,嘉遁羞过七贵门。
世人未解此翁意,此翁心迹孤云是。
低头不肯揖陈蕃,食力何曾愧徐稚。
脱略凡机无世情,幽人野鹿伴经行。
秋风别墅黄花酒,夜火山厨绿芋羹。
有时濯足苔溪晚,放犊寒陂不知远。
几片青山荷蒉歌,半林落叶同僧饭。
盘石悬萝地更偏,独携高兴寄秋田。
且喜琴书应有托,蔡邕虽老仲容贤。
不弹贡禹冠,不结萧朱绶。
几处移家任转蓬,半生失路唯耽酒。
兔园挟策也徒然,欲逐长沮学种田。
秋风四面相如壁,旧物空馀子敬毡。
异乡沦落无朋友,论交昨日今何有。
误将偃蹇对时人,岂谓新知不忠厚。
万事萧然一布衣,白头梦想故山薇。
抱琴欲奏猗兰曲,目送云天一雁飞。
在山愿远游,出山愿早归。
羁旅苦无踪,芳序倏已非。
瀰瀰江海流,纷纷花絮飞。
清霜变玄须,游尘化缁衣。
艰危迹易乖,少壮心转违。
云鸿每独往,梁燕当畴依。
野树滞残雨,荒台淡斜晖。
浩歌绿水曲,空拂黄金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