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失(bù shī)的意思:不丢失,不减损。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耕学(gēng xué)的意思:耕学是指农耕的学问,也指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可笑(kě xiào)的意思:荒谬可笑,令人发笑,不值一笑
名姓(míng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名字和姓氏。
秦人(qín rén)的意思:指有勇无谋的人,形容只有勇气而缺乏智慧的人。
驱世(qū shì)的意思:摒弃尘世之事物,追求超然自在的境界。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荣辱(róng rǔ)的意思:指荣誉和耻辱,表示对个人或集体的光荣和耻辱之情感。
石癖(shí pǐ)的意思:对石头有特别的偏爱或痴迷的心理状态。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天刑(tiān xíng)的意思:指上天的惩罚或天灾人祸。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我身(wǒ shēn)的意思:指自己的身体或个人
萧曹(xiāo cáo)的意思:指草木凋零、景色凄凉的样子。
逸名(yì mí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行为上有着出众的名声和声誉。
州县(zhōu xiàn)的意思:州县指的是地方行政区划,是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 注释
- 形驱:世俗的束缚。
世鞅缚:世俗的牵绊。
妄灭:妄图消灭。
天刑:天道的制裁。
我身不失我:我坚守自我。
荣辱谁能操:荣辱不能影响我。
蔬肉等一恋:对待食物无差别。
耕学两不高:不追求两者兼顾。
未应泉石癖:并非喜好山水隐居。
州县劳:为官者的劳碌。
秦人跨四海:秦朝统一全国。
源中桃:源头桃花源。
逸名姓:超脱世俗名声的人。
贤萧曹:与萧何、曹参一样的贤能人物。
- 翻译
- 世俗的束缚无法动摇我的本心,妄图逃避天道的制裁。
我坚守自我,荣辱不能左右我。
对待蔬食与肉类并无差别,我不追求耕田和学习两者兼得。
我并非隐士,对山水之乐无特殊喜好,却笑那些为官者劳碌。
秦朝统一了天下,却比不上源头桃花源的宁静。
只需看那些超脱世俗名声的人,他们已经足以与萧何、曹参媲美。
- 鉴赏
这首宋代罗公升的《杂诗(其三)》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束缚和荣辱得失的独特见解。首句“形驱世鞅缚”形象地描绘了人在世间被各种琐事牵绊,如同被马车上的皮带束缚,难以自由。接着,“妄灭天刑逃”暗示了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时,往往忽视了自然法则和道德约束。
诗人强调“我身不失我”,即保持自我本真,不受外界荣辱所左右,这体现了他的超脱与淡泊。他进一步指出,即使是简单的饮食与学习,也无需过于执着,两者都不应成为人生的全部。“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表达了一种平衡的生活态度。
诗人认为,纵然有人追求隐居山林的乐趣,也不如田园生活中的平凡安宁,嘲笑那些为官者忙于俗务的辛劳。“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以秦始皇的广土众民之威,反衬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不求名利,逍遥自在的人的敬佩,认为他们的名字流传,就足以与古代名臣萧何、曹参相媲美。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王尧明游北寺
小雨湿残花,回风振芳草。
胜游宜及时,嘉此春物好。
萧然二三子,散策穷杳眇。
招提枕郊头,殿阁出林表。
中有王屋泉,一酌百虑澡。
踟蹰古城隅,幽径通翠筱。
嗟予阻追陪,正坐尘事绕。
衣冠方北渡,亲故幸非少。
客情终念归,回首云缥缈。
遥怜松菊荒,仰羡鹳鹤矫。
园田诚可乐,鼙鼓尚惊扰。
何当终素心,永叹忧用老。
寄吴元中给事
千里同风一念间,琳宫筦库等为閒。
高怀自遂全三乐,懵学于今见一斑。
顾我望云惟陟岵,羡公戏彩日承颜。
何时恩许归终养,因得扁舟事往还。
游仙溪
一溪九曲贯群峰,演漾轻舠浅碧中。
杳如误入武陵去,落花流水山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