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隐居生活画卷。首句“家邻西晋寺,门对大茅峰”,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居住环境的古朴与幽静,西晋寺与大茅峰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诗人所在之地远离尘嚣,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接着,“刘向传经处”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刘向与当前的居住环境联系起来,通过“传经”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承,也暗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同时,这里的“处”字,既指刘向曾经讲学的地方,也象征着诗人内心追求的精神家园。
最后一句“空斋落夜钟”,将画面推向高潮。在寂静的夜晚,空荡荡的书房中传来悠长的钟声,这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之声,更是心灵深处的回响。钟声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引人深思。同时,这一场景也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
张侯去沙河,三食邺下麦。
笔力望晁董,颇遗俗眼白。
平生学经纶,胸中负奇画。
未论功活人,饱饭不常得。
妻寒尚宾敬,儿饿犹笔墨。
侧闻共伯城,鱼稻颇宜客。
又持尘生甑,欲往立四壁。
平生贷米家,十辈来簿责。
囊无孔方兄,面有在陈色。
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广道无人行,春风转沙石。
栖栖马如狗,去谒东侯伯。
布衣未可量,苍髯身八尺。
鱼乾要斗水,士困易为德。
譬之举大木,人借一臂力。
诸公感意气,岂待故相识。
吾穷乏祖饯,折柳当马策。
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春五首赠之·其一
温气冰底归,忽忽六过旬。
园林改柯叶,鸟声日日新。
耕稼百年外,四郊无短闉。
高丘试顾望,俯仰迹已陈。
信陵松郁郁,不见曩时人。
空怀负暄赏,莫望属车尘。
腹中书万卷,阽死沟壑滨。
投壶与射覆,一笑物皆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