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几于死,人疑呕出肝。
渴烧唇舌破,毒搅胃肠酸。
寝不知雷响,愁偏怯雨寒。
冰水差能咽,糜羹屡废餐。
从今对花处,止可啜茶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饮酒过量、身患重疾的痛苦场景。诗人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酒精摧残身体和精神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健康的无比渴望。
"一醉几于死,人疑呕出肝"两句,从字面上看,是说饮酒过度,以至于人们怀疑他是否已经命悬一线,甚至以为他的呕吐之物可能是内脏。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酗酒的严重后果。
接着"渴烧唇舌破,毒搅胃肠酸"进一步刻画了酗酒之后身体所受的折磨。诗人用“渴烧”、“唇舌破”、“毒搅”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饮酒带来的痛苦与不适。
"寝不知雷响,愁偏怯雨寒"则转而描写酗酒后的精神状态。即便是在睡梦中,也难以摆脱焦虑和外界的干扰,甚至连自然界的雷声都变得让人不安。
"狎徒闻必哂,医叟疗应难"表达了朋友们对诗人的病痛感到好笑,而医生对于这样的疾病却束手无策。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社会观念,即酗酒者往往受到旁人的嘲笑和轻视。
"冰水差能咽,糜羹屡废餐"则是对治疗过程的描述。诗人只能勉强吞咽下一些简单的流质饮食,而固态食物却难以入口,从而反映出其病情之严重。
最后两句"从今对花处,止可啜茶看"表达了诗人在疾病后,对美好事物的无奈放弃。即便是在花前,也只能饮茶观赏,而不能再有更多的享受和追求。这不仅是对身体的哀叹,更是精神上的一种绝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酗酒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健康生活的渴望。它不仅描绘了一种生理上的痛楚,更深刻地触及到了人性中的弱点和无奈。
冀北当年浩莫分,斯人一顾每空群。
国家科第与风汉,天下英雄惟使君。
后进何人知大老,横流无地寄斯文。
自怜衰钝辜真赏,犹窃虚名海内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