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锋(biān fēng)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有突出才能或特点的人。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腐儒(fǔ rú)的意思:指那些学识渊博,但却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追求虚名的儒学者。
和亲(hé qīn)的意思:指两个国家或势力之间通过婚姻联姻来达成和平、友好的关系。
旄头(máo tóu)的意思:指旗帜的顶端,也泛指旗帜。用来形容人的威风和威严。
鸣镝(míng dí)的意思:指发出声音,表示抗议或表达不满。
明主(míng zhǔ)的意思:指明智、明理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南牧(nán mù)的意思:指南方地区的牧场,也用来比喻富饶的乡村。
山西(shān xī)的意思:指人的心地高尚、品行正直。
天马(tiān mǎ)的意思:形容思维或想象自由奔放,不受拘束。
无劳(wú láo)的意思:指不需要劳动、付出辛苦就能达到目的或得到好处。
远图(yuǎn tú)的意思:远见卓识,具备长远的眼光和计划。
- 鉴赏
这首诗《西戎》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诗句展现了对边疆政策与民族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联“旄头占虏候,鸣镝射单于”,以“旄头”象征敌人的先兆,暗示边疆的警戒;“鸣镝”即响箭,象征敌人进攻的信号,“射单于”则指向了敌方首领,描绘出战争的紧张氛围。
颔联“哀死知明主,和亲愧腐儒”,表达了对君王英明决策的理解与对自身作为文人未能提出更好策略的自责。这里的“哀死”可能指对战死者哀悼,也可能是对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无辜百姓的同情。“明主”指的是英明的君王,而“和亲”则是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和平手段,诗人对此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自己未能为国家提出更好的和平方案。
颈联“边锋少南牧,天马自东趋”,描述了边防的现状与变化。这里“边锋”可能指边境的防御力量,“南牧”可能是指南方的游牧民族,而“天马自东趋”则可能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和平,天马东行,寓意着国家的繁荣与和平的到来。
尾联“看撤山西戍,无劳议远图”,表达了对边疆局势好转的期待,以及对长远战略规划的暂时搁置。诗人希望看到山西的边防得以撤除,意味着边境安全得到保障,不再需要过多的军事部署与长远的战略规划。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边疆安全与民族关系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国家和平稳定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