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高 冠 谷 口 招 郑 鄠 唐 /岑 参 谷 口 来 相 访 ,空 斋 不 见 君 。涧 花 然 暮 雨 ,潭 树 暖 春 云 。门 径 稀 人 迹 ,檐 峰 下 鹿 群 。衣 裳 与 枕 席 ,山 霭 碧 氛 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春云(chūn yún)的意思:春天的云彩。比喻美好的景象或充满希望的事物。
氛氲(fēn yūn)的意思:指空气中弥漫的浓厚气味或烟雾等,形容气氛浓郁。
谷口(gǔ kǒu)的意思:指山谷的出口或河流的入口。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临界点或关键时刻。
门径(mén jìng)的意思:指通往目的地的途径或方法。
暮雨(mù yǔ)的意思:指在傍晚或黄昏时下的雨。也用来比喻最后的希望或最后的机会。
人迹(rén jì)的意思:指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或痕迹所在的地方。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枕席(zhěn xí)的意思:指席地而坐,也指借宿。
- 注释
- 谷口:山谷的入口处。
相访:互相访问,这里指我去拜访对方。
空斋:空荡荡的书斋。
不见君:没有见到你。
涧花:山涧中的花朵。
然:同‘燃’,此处意为在雨中仿佛点燃般鲜艳。
暮雨:傍晚的雨。
潭树:水潭边的树木。
煖:暖,使温暖。
春云:春天的云彩。
门径:门前的小路。
稀人迹:很少有人走过的痕迹。
檐峰:屋檐下方的山峰。
下鹿群:有鹿群下来活动。
衣裳:衣服。
枕席:枕头和床席。
山霭:山间的雾气。
碧氛氲:碧绿而朦胧的样子,形容雾气的颜色和状态。
- 翻译
- 我来到山谷口探访你,却只见空荡荡的书斋,没有你的身影。
山涧的花儿在傍晚的雨中闪耀,水潭边的树木在春云中显得温暖而生机勃勃。
门前的小路少有人走过,屋檐下的山谷中却有鹿群聚集。
你的衣服和枕席上,都弥漫着山间雾气那碧绿而朦胧的气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谷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郑鄠的邀请和期待。开篇“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表达了诗人等待友人的情感,同时通过“空斋”二字,隐约透露出诗人独处山中,心境清净。
接着,“涧花然暮雨,潭树煖春云”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其中“涧花然暮雨”描绘了山谷间细雨中花开的情景,而“潭树煖春云”则表现了阳光透过树梢,温暖而又柔和。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两句,进一步渲染出诗人隐居的孤寂与自然之美。这里的“门径稀人迹”表明此地人迹罕至,而“檐峰下鹿群”则展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最后,“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两句,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如衣物和卧具,都浸润着山中的清新气息。其中“山霭碧氛氲”一词,更是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生命活动紧密相连。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迟明向南亩,疏星在檐端。
夫出妇亦随,无非分所安。
道旁往来人,下车时一观。
问津津不知,仰视飞鸟还。
逻苗远峙夕,濯足荒沟寒。
吾惜耦耕好,焉知世路难。
伐鼓收西畬,黄云被江干。
聊周代糟糠,作粥欢宾颜。
邻叟携儿来,嬉戏松下关。
齐声鼓腹讴,永谢攒眉欢。
山行画
喧烦厌尘事,思此丘壑清。
二老有夙期,杖屦山中行。
穿云入翠微,渐觉路不平。
深林不受暑,夹道如相迎。
长风万里来,振作涛籁鸣。
新凉洒襟袂,满耳俱秋声。
况携三尺桐,可以宣幽情。
横膝发孤响,古调馀咸英。
岂无考槃叟,岩栖此逃名。
相过叙情话,浊酒时与倾。
兴味自相赏,共结泉石盟。
题雪梅倚竹图
旬宣曾过罗浮洞,万里丛深驻吟鞚。
冯夷剪水为飞霙,脩篁叶冷擎偏重。
撒盐飘絮纷轻盈,六出五出俱鲜明。
空中树上两争白,月下风前都赛清。
乾坤一色纤尘绝,雪喜遇花花喜雪。
险径虽平少客行,繁枝纵好无人折。
冰姿绰约真自怜,高情只倚苍筤边。
先开后落得春早,易积难晞因地偏。
忆从移节临他壤,良夜几回劳梦想。
世间奇绝在遐陬,广平去后知谁赏。
老眼观图重叹嗟,旧游迢递隔天涯。
琼葩绿萼应如昨,惟笑衰翁双鬓华。
曲江拜张文献公祠
岭海号多士,开先始兴公。
大名照宇宙,信史书勋庸。
遂令曲江重,媲美中州崇。
精诚日星贯,俎豆春秋隆。
缅怀廊庙上,蹇蹇王臣躬。
指兹逆竖首,碎此干将锋。
天高听虽卑,竟莫回九重。
蓟野鼙鼓动,蜀道埃尘蒙。
范金肖遗像,褒赠劳渊衷。
顾瞻祠堂间,尚识风度雄。
白羽寓微意,金镜悬孤忠。
先觉百世师,景仰无终穷。
怀哉秉钧者,孰与公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