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截发:剪掉头发。
哀号:痛哭。
孽妇:指行为不端的妇人。
晋家:指晋朝。
无地亦无天:形容极端困苦,无处容身。
当时:指那个时候。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放荡不羁著称。
丘中骨:比喻有才之人。
掷向黄河:投向黄河,象征被贬抑或遗弃。
尚带膻:仍然带有世俗的污浊,这里指阮籍等人不受世俗接纳。
- 翻译
- 在剪掉头发痛哭的恶妇面前,晋朝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也没有了希望。
那时像阮籍这样有才华的人,他们的骨头也被投入黄河,仍然带着世俗的污浊气息。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其二,以阮籍为题材,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极端悲痛中剪下发丝哀号的情景,表达了对阮籍境遇的同情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感慨。"截发哀号孽妇前"形象地刻画了女子的绝望与痛苦,而"晋家无地亦无天"则暗示了整个社会的混乱和道德沦丧。接着,诗人将阮籍比作丘中的白骨,即使他的才华如掷向黄河,依然带有世俗的污秽,暗指阮籍虽有才情,却难以超脱于世事纷争之外。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揭示了时代的悲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宿阳城驿对月 自此后诗赴杭州路中作。
亲故寻回驾,妻孥未出关。
凤皇池上月,送我过商山。
代谢好答崔员外 谢好,妓也。
青娥小谢娘,白发老崔郎。
谩爱胸前雪,其如头上霜。
别后曹家碑背上,思量好字断君肠。
答刘禹锡白太守行
吏满六百石,昔贤辄去之。
秩登二千石,今我方罢归。
我秩讶已多,我归渐已迟。
犹胜尘土下,终老无休期。
卧乞百日告,起吟五篇诗。
[谓将罢官自咏五首。
]朝与府吏别,暮与州民辞。
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
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
为郡已周岁,半岁罹旱饥。
襦裤无一片,甘棠无一枝。
何乃老与幼,泣别尽沾衣。
下惭苏人泪,上愧刘君辞。
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
蔼蔼春景余,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骑,飘摇随风裾。
晨从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与一道士,山寻青溪居。
吏隐本齐致,朝野孰云殊。
道在有中适,机忘无外虞。
但愧烟霄上,鸾凤为吾徒。
又惭云水间,鸥鹤不我疏。
坐倾数杯酒,卧枕一卷书。
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以此送日月,问师为何如。
知足吟 和崔十八未贫作。
不种一陇田,仓中有余粟。
不采一枝桑,箱中有余服。
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
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是物皆有余,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因歌知足曲。
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
杭城隔岁转苏台,还拥前时五马回。
厌见簿书先眼合,喜逢杯酒暂眉开。
未酬恩宠年空去,欲立功名命不来。
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