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杂事诗·其一一一》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一一一)》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巧妙地将日本文化与传统中国元素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交融之美。
首句“回廊曲曲护屏风”,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回廊蜿蜒曲折,屏风作为隔断,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神秘感。这里的“回廊”和“屏风”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元素,而“曲曲”二字则赋予了空间以动态美,仿佛能听到脚步声在廊间轻轻回响。
次句“香案镂银拍板红”,进一步描绘了室内陈设的精致与华美。香案上雕刻着银饰,色彩鲜艳的拍板置于其上,不仅体现了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暗示了某种仪式或庆典的氛围。这里通过“镂银”和“拍板红”的对比,展现了艺术与色彩的和谐统一。
第三句“衔得杨花入窠里”,转而描绘了一幅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生画面。杨花轻盈地飘落,被某物(可能是鸟儿)捕捉并带入巢穴中。这一细节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寓意着智慧与巧思,如同人类文化与自然界的巧妙融合。
最后一句“便夸姹女数钱工”,以“夸”字点明了对这种行为的赞赏与赞美。这里的“姹女”可能指的是年轻女子,也可能象征着智慧与技艺。通过“数钱工”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创造、技艺以及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欣赏。整句诗在赞美自然与生活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颂扬。
综上所述,《日本杂事诗(其一一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中日文化的交融之美,以及对生活、自然和人类智慧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五月初三日,王静安自沉颐和园昆明湖中。毕命越五日,余偕桥川、子雍、小平、绥方出西郊,访其故居。为诗吊之
掩泪犹过西郭村,朅来今日始知门。
寻常蹊径多污渎,绝代湖山隐缭垣。
名地得人相托死,哀禽衔木可偿怨。
徒闻朴学悲君者,独有纲常不敢言。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