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寝兴里,举头檐际看。
雾欲沿溪出,星留配月残。
此诗《晓发感怀》由明代诗人凌义渠创作,描绘了清晨起床后的一系列内心活动与外界景象的交融,情感深沉而细腻。
首句“草草寝兴里”,以“草草”二字开篇,暗示诗人一夜难眠,清晨匆忙起身的情景,透露出一种生活的忙碌与内心的不宁。接着,“举头檐际看”,诗人抬头望向屋檐,眼中所见或许是一片朦胧的晨光,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某种期盼或忧虑,这一动作既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关注,也反映了其内心的波动。
“无心申苦意,有梦各艰难”,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的不同感受。在现实中,他可能无法表达内心的痛苦,而在梦中,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经历,都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这种对比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雾欲沿溪出,星留配月残”,描绘了一幅清晨雾气弥漫、星光与残月相伴的画面。雾气象征着朦胧与不确定,而星月则代表了希望与指引。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光明与希望的追求。
最后,“问余何所慕,脂辖未容安”,诗人自问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但又意识到在现实的束缚下,真正的安宁与满足似乎遥不可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与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残阳未敛戍,中夜苦无奈。
噆肤跳蚤行,掠面飞蚊过。
玲珑织翠缕,有来馈一个。
不惟供夜直,亦可专房卧。
此君丈夫心,节操抱寒饿。
未免斤斧伤,复受巾帼涴。
我老乏风情,偃息便慵惰。
不令魁梧人,化作儿女愞。
尽日寻春不见春,杖藜踏破几山云。
归来试把梅花看,春在梅稍已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