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影云俱远,红门路始通。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二月,诗人与友人从慧均四藏出发,前往显超汉铁关洞,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奇遇的旅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首句“绿影云俱远”,描绘了远处绿树与白云相映成趣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接着,“红门路始通”则将视角转向了旅程的起点,红门作为入口,预示着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了岩石的坚硬与不易穿透,另一方面则突出了风的轻盈与易于感受到的特点,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力量。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则是对夜晚与日出时分景色的生动描绘。峡中的月亮仿佛流动的雪花,而山间的霞光则如同从天而降的彩虹,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表达了诗人虽然怀揣多年攀登泰山的愿望,却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这一梦想,既有遗憾也有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同时也蕴含了对时代背景的反思。
兄弟虽至亲,聚首曾几何。
晨风有征翼,逝水无停波。
相逢盛年尽,老大仍媕娿。
生为长相思,死为永别离。
谅无子桑识,馀响寄安歌。
走马射猛虎,可杀不可玩。
道旁呻吟人,固知少柔曼。
老父前过之,劝君且强饭。
昔我少年时,短小复精悍。
二十塞瓠子,十五征善鄯。
短刀挥秋风,快马白于练。
生死不后人,论功拙为衒。
白头归故乡,今作侯家佃。
去去毋自苦,还家学格五。
曾闻西湖天竺寺,昔年传有飞来峰。
削拔特起无倚附,玲珑瑰异称鬼工。
此石不与众石伍,负奇蕴秀深山中。
万牛牵挽不能到,安排那可人力通。
娲皇补天有遗物,岿然坐镇山门东。
佛法无边莫思议,擘分灵鹫开蚕丛。
严壑幽邃具生气,阴阳向背盘虚空。
重叠纡回势合沓,小山尤为大山宫。
其下端平委入土,措置有情疑天公。
襄阳米老具石癖,阿兄定宜称谓崇。
我今竟欲呼为丈,县令难与太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