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其二上红门》
《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其二上红门》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绿影云俱远,红门路始通。

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

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红门(hóng mén)的意思:指高门阔户、富贵之家。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乱离(luàn lí)的意思:指秩序混乱,无序分散。

门路(mén lu)的意思:指通往某个地方或达到某个目的的途径或方法。

年登(nián dēng)的意思:指年纪轻轻就在某个领域或职位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衣袂(yī mèi)的意思:指衣袖,也用来形容衣袖飘动的样子。比喻人物的声望、威望或影响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二月,诗人与友人从慧均四藏出发,前往显超汉铁关洞,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奇遇的旅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首句“绿影云俱远”,描绘了远处绿树与白云相映成趣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接着,“红门路始通”则将视角转向了旅程的起点,红门作为入口,预示着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精神难透石,衣袂易呼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强调了岩石的坚硬与不易穿透,另一方面则突出了风的轻盈与易于感受到的特点,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力量。

“峡月疑流雪,山霞似坠虹”则是对夜晚与日出时分景色的生动描绘。峡中的月亮仿佛流动的雪花,而山间的霞光则如同从天而降的彩虹,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廿年登岱意,却值乱离中”表达了诗人虽然怀揣多年攀登泰山的愿望,却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这一梦想,既有遗憾也有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同时也蕴含了对时代背景的反思。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天城寺定光塔下作

龙神何年奉舍利,秘师血写莲花字。

山河大地清净中,忽然石塔淩高空。

风吹塔铃若太息,黄叶自下秋林夕。

(0)

秋分前一夕集五石瓠堂小饮剥栗因以秋分二字为韵送别刘子东郊·其一

藉促残灯膝,深谭剧未休。

俗情惊卓荦,古意见绸缪。

酒咽长贫泪,天归短鬓秋。

邺城烟草合,风雨滞应刘。

(0)

五岁逐队嬉六岁踵相逐七岁八岁时揽腕出就塾故物宿昔逢神解一何速镆铘愧丝整豫章超朴樕谷风陨秋霜寿命何局趣血涕塞我吭吞声不成哭

兄弟虽至亲,聚首曾几何。

晨风有征翼,逝水无停波。

相逢盛年尽,老大仍媕娿。

生为长相思,死为永别离。

谅无子桑识,馀响寄安歌。

(0)

猛虎行

走马射猛虎,可杀不可玩。

道旁呻吟人,固知少柔曼。

老父前过之,劝君且强饭。

昔我少年时,短小复精悍。

二十塞瓠子,十五征善鄯。

短刀挥秋风,快马白于练。

生死不后人,论功拙为衒。

白头归故乡,今作侯家佃。

去去毋自苦,还家学格五。

(0)

咏太湖寺石

曾闻西湖天竺寺,昔年传有飞来峰。

削拔特起无倚附,玲珑瑰异称鬼工。

此石不与众石伍,负奇蕴秀深山中。

万牛牵挽不能到,安排那可人力通。

娲皇补天有遗物,岿然坐镇山门东。

佛法无边莫思议,擘分灵鹫开蚕丛。

严壑幽邃具生气,阴阳向背盘虚空。

重叠纡回势合沓,小山尤为大山宫。

其下端平委入土,措置有情疑天公。

襄阳米老具石癖,阿兄定宜称谓崇。

我今竟欲呼为丈,县令难与太守同。

(0)

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首·其三

擒虎谁探虎穴中,分明敢入不居功。

将军负弩称前导,扫雪开门拜相公。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