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如口悬河,讷若龙归湫。
讷辨两非真,题斋强出头。
波流(bō liú)的意思:形容事物连续不断地发展变化。
不共(bù gòng)的意思:不共指的是彼此之间没有共同点或者没有共同利益。
出头(chū tóu)的意思:指摆脱困境、取得成功或脱颖而出,有出人头地的意思。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方圆(fāng yuán)的意思:指范围、界限之内。
风篁(fēng huáng)的意思:指人的品质高尚,道德品行纯正。
过桥(guò qiáo)的意思:指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成功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陵邱(líng qiū)的意思:陵寝和都城,指皇帝的居住地和墓地。
民忧(mín yōu)的意思:指民众的忧虑和担心。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勤民(qín mín)的意思:勤奋为民众服务。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山幽(shān yōu)的意思:山深处幽静、清幽。
逝波(shì bō)的意思:逝去的波浪,比喻事物的瞬息即逝或一去不返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无学(wú xué)的意思:没有学问、没有学识
无碍(wú ài)的意思:没有障碍,没有阻碍。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悬河(xuán hé)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演讲内容丰富、长篇大论。
学佛(xué fó)的意思: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
吟游(yín yóu)的意思:指古代音乐家或诗人演唱或吟诵诗歌或歌曲的行为。
幽邃(yōu suì)的意思:幽静深邃,充满神秘感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重较(zhòng jiào)的意思:指对某个问题或事情进行再次较量或比较。
强出头(qiáng chū tóu)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在众人中突出,显得特别出色或强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苏轼《过溪桥》一诗的感怀与回应,通过对比“讷”与“辨”的不同特质,表达了对苏轼作品的敬仰与思考。诗中以南山幽邃、庵宇静谧、风篁环绕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南山幽邃处,结庵倚陵邱。” 开篇即描绘了山林深处的宁静与隐逸之境,庵宇依山而建,隐于自然之中,暗示了诗人追求的精神世界。
“其上多风篁,四时恒似秋。” 风竹四季常青,仿佛永远处于秋天的凉爽之中,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永恒与宁静。
“庵名曰方圆,无碍何著留。” 以“方圆”命名庵宇,寓意着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无碍于心,不被世俗所束缚。
“辨如口悬河,讷若龙归湫。” 对比“辨”与“讷”的不同性格,前者言辞滔滔不绝,后者沉默寡言,但两者都不是真正的自我,强调了内心的真正价值在于真诚而非外在表现。
“当时过桥笑,至今溪水浮。” 过去的欢笑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如今的溪水依旧流淌,时间的流逝并未带走记忆中的美好。
“却拟问东坡,底重较劣优。” 表达了诗人想要向苏轼请教,探讨“讷”与“辨”之间的优劣,体现了对苏轼作品的深入思考与敬仰。
“惟馀嗑然声,不共逝波流。” 最后一句以“嗑然声”比喻内心的声音,与流逝的溪水形成对比,强调了内心世界的永恒与不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苏轼作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内在真实的追求,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