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高士隐居于松林之中的清逸形象。诗人以“松阴有客貌清臞”开篇,巧妙地将松树的苍劲与高士的清瘦相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可唤仙翁可唤儒”一句,既表达了对高士身份的猜测与尊重,也暗示了其人格的高洁与学识的渊博,跨越了仙人与儒家的界限。
“手把黄庭向空宇”进一步展现了高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手持《黄庭经》,在广阔的宇宙中阅读,既体现了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入理解,也象征着他在自然与宇宙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最后,“即心即境契虚无”点明了高士内心的纯净与对外界环境的深刻领悟,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刻画了一位高士的形象,更传达了诗人对其超凡脱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李花赠张十一署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
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
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
照耀万树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
对花岂省曾辞杯,自从流落忧感集。
欲去未到先思回,祗今四十已如此。
后日更老谁论哉,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晚归曲
格格水禽飞带波,孤光斜起夕阳多。
湖西山浅似相笑,菱刺惹衣攒黛蛾。
青丝系船向江木,兰芽出土吴江曲。
水极晴摇泛滟红,草平春染烟绵绿。
玉鞭骑马杨叛儿,刻金作凤光参差。
丁丁暖漏滴花影,催入景阳人不知。
弯堤弱柳遥相瞩,雀扇团圆掩香玉。
莲塘艇子归不归,柳暗桑秾闻布谷。
送周十一
秋风陨群木,众草下严霜。复问子何如?
自言之帝乡。岂无亲所爱,将欲济时康。
握手别征驾,返悲岐路长。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同官载酒出郊圻,晴日东驰雁北飞。
隔岸春云邀翰墨,傍檐垂柳报芳菲。
池边转觉虚无尽,台上偏宜酩酊归。
州县徒劳那可度,后时连骑莫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