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锄犁(chú lí)的意思:比喻辛勤耕耘、努力工作。
冈峦(gāng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峰起伏,连绵不绝。
歌鼓(gē gǔ)的意思:形容气氛热烈,喜气洋洋。
沟涧(gōu jiàn)的意思:形容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或者隔阂。
官奴(guān nú)的意思:指官员对上级奉迎逢迎,极度谄媚的行为。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满门(mǎn mén)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或情况在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或表现。
牛宿(niú sù)的意思:指人勤奋努力,工作或学习不辍。
三面(sān mià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具备多个方面或角度。
失途(shī tú)的意思:迷失方向,走错路。
四隅(sì yú)的意思:指四个边角,也指四面八方。
宿留(sù liú)的意思:指在某地逗留或停留一段时间,不急于离去。
喧呼(xuān hū)的意思:喧闹吵杂的声音
造请(zào qǐng)的意思:指请人帮忙或请人做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乡村景象。首句“沟涧横三面,冈峦匝四隅”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地形的复杂与多变,沟壑纵横,山峦环绕,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壮丽与险峻。接着,“满门牛宿留,刺耳鸟喧呼”两句,通过牛的静默与鸟的嘈杂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略显荒凉的氛围,牛的沉默象征着劳作的艰辛,而鸟的喧闹则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造请难通谒,经过易失途”揭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外界的联系变得困难,道路的复杂使得行进变得不易,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和探索的艰难。最后,“锄犁有馀暇,歌鼓宴官奴”则描绘了农闲时节,人们利用空闲时间欢聚一堂,通过唱歌、击鼓来庆祝和娱乐,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另一面——虽然环境艰苦,但人们依然能找到欢乐和满足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朝时期农村社会的风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辛劳与乐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梦绿轩
蜀山江头万章木,细草幽泉荫修竹。
五月六月山雨晴,空翠纷纷满衣绿。
杖藜或来阴下行,云影不断凉风生。
青连翠结欲无路,仿佛上有黄鹂鸣。
去年吴城正酣战,却倚危楼望葱菁。
今年放逐到长淮,万绿时于梦中见。
梦中见绿觉始知,索我亦赋梦绿诗。
逢人说梦子堪笑,替人作梦余何痴。
世间万事同野马,觉后非真梦非假。
五色过眼本虚空,富贵于人诚土苴。
南风划然吹梦破,树头不知微雨过。
从今寤寐俱两忘,静与白云相对坐。
送李琴川谪临海
南风雨来尘作泥,稻花豆荚生初齐。
一人失意解官去,席上众宾颜色低。
车欲发未忍别,感慨握手立大堤。
绿荷为杯树为盖,碧酒荡漾青琉璃。
兹行蠲热向瓯越,只尺浙水分东西。
或登云门探禹穴,或上雁岩闻天鸡。
天台桃花千万树,中有睍睆黄莺啼。
虽云窜谪异忧喜,眺望自可穷天梯。
韩潮柳播夜郎白,吉士往往遭倾挤。
蕉中之鹿塞翁马,此事何足含悲凄。
但嗟灵物困污渎,无一出手相提携。
不然宠辱实命致,毋乃天不哀群黎。
渡江秋风未十日,织女值嫁牵牛妻。
自甘沉匿守太拙,宁复乞巧陈瓜梨。
嗟余遘患屡迁逐,亲见郿坞争燃脐。
金多位重胡足恃,顷刻变化如云霓。
君年五十发漆黑,壮气郁郁冲端倪。
骅骝历块偶暂蹶,终展奋迅追风蹄。
经过虎阜坐石壁,为我拂拭苔中题。
《送李琴川谪临海》【明·杨基】南风雨来尘作泥,稻花豆荚生初齐。一人失意解官去,席上众宾颜色低。车欲发未忍别,感慨握手立大堤。绿荷为杯树为盖,碧酒荡漾青琉璃。兹行蠲热向瓯越,只尺浙水分东西。或登云门探禹穴,或上雁岩闻天鸡。天台桃花千万树,中有睍睆黄莺啼。虽云窜谪异忧喜,眺望自可穷天梯。韩潮柳播夜郎白,吉士往往遭倾挤。蕉中之鹿塞翁马,此事何足含悲凄。但嗟灵物困污渎,无一出手相提携。不然宠辱实命致,毋乃天不哀群黎。渡江秋风未十日,织女值嫁牵牛妻。自甘沉匿守太拙,宁复乞巧陈瓜梨。嗟余遘患屡迁逐,亲见郿坞争燃脐。金多位重胡足恃,顷刻变化如云霓。君年五十发漆黑,壮气郁郁冲端倪。骅骝历块偶暂蹶,终展奋迅追风蹄。经过虎阜坐石壁,为我拂拭苔中题。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367c6a3063f548794.html
醉樵歌
华盖山高亘南楚,剩产奇材少榛莽。
山人嗜酒而业樵,背负清樽手持斧。
丁丁伐木云之深,束薪欲担力不任。
且倾醽醁藉盘石,痛饮莫知西日沉。
白眼望天歌鼓腹,槲衣半染苔花绿。
颓然俯枕树根瞑,鼻息如雷撼岩谷。
起来却笑朱买臣,底用金柴缠其身。
堪羡刘伶行荷锸,生死无累全天真。
楩楠豫章等枯梗,惟取酕醄真乐境。
泛观世士多沉酣,误入牢笼犹未醒。
吴宫白灊辞
织成白灊胜白丝,恰称吴娃冰雪肌。
渚宫金剪制舞衣,白云一片筵前飞。
舞衣当筵洁且轻,君王回盼心已倾。
徘徊玉阶夜露零,桐花拂面微凉生。
银灯结穗晃疏棂,坠簪遗佩满中庭。
此时不说红锦绮,得以千秋荐恩喜。
璧月团团坠江水,姑苏台上乌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