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沧江(cāng jiāng)的意思:指大江河流的广阔和深远,也比喻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更替。
草根(cǎo gēn)的意思:指普通人民,特指社会底层的人群。
鄂王(è wáng)的意思:指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人。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鸿惊(hóng jīng)的意思:指大鹏鸟惊起,形容大动静或巨大的变化。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塞鸿(sāi hóng)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天光(tiān guāng)的意思:指天空的光亮,也可引申为指天亮的时候。
王城(wáng chéng)的意思:指帝王所居住和统治的城池,也泛指权力中心。
微风(wēi fēng)的意思:微弱的风,指轻柔的风。
有声(yǒu shēng)的意思:有声指的是有声音,有声有色形容声音宏亮、响亮、生动。
寓目(yù mù)的意思:指景色美丽、壮丽,令人赞叹和陶醉。
云际(yún jì)的意思:指云彩在天空中飘浮的景象,用来形容云层密集、连绵不断。
- 鉴赏
此诗《寓目》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描绘了诗人于江边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感。
首句“寓目沧江上”,开篇即点明地点,诗人站在苍茫的江边,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自然的壮丽景色。接着“天光属晓晴”,描述了清晨的天空,阳光初照,一片晴朗,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草根春露湿”一句,将视线转向地面,春日的露水沾湿了草叶,透露出春天的生机与湿润。而“云际塞鸿惊”,则将视角提升至空中,远处的云层中飞过一群大雁,它们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宁静,给画面带来了动态的美感。
“竹乱疑无路,松高时有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观。竹林间似乎迷雾缭绕,让人怀疑是否能找到出路;而高耸的松树间不时传来风声,增添了森林的神秘与活力。这里通过对比竹林的迷离与松树的挺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
最后,“微风起蘋末,遥辨鄂王城”,微风吹动着江面的蘋草,轻轻摇曳,远处的鄂王城依稀可见。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微风拂过蘋草的轻柔景象,还暗含了对历史遗迹的遥想,引发了读者对过往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再叠图茔致思四首·其一宝涧西原
遥遥天马山,群行出城外。
涧水东南流,禾黍资灌溉。
地幽抱神界,穴秘聚生气。
绣衣念厥祖,营为卜迁计。
谓彼谷城藏,于中犹有悔。
兹焉事改作,辛勤阅年岁。
种树皆十围,畚土非一篑。
魂气无不之,体魄永攸利。
夏官如有知,含笑于下地。
载诵思亭章,令人发深嘅。
赠支硎山人
幽人恋坟墓,搆此山泽居。
层峦代屏障,积石当阶除。
飞泉漱琼瑶,灵籁鸣笙竽。
清音度回风,颓响栖芳株。
入耳尽成曲,喈喈良不殊。
临轩睇冥鸿,坐石见游鱼。
飞潜各有适,悠然忘所如。
缅怀放鹤人,不得同交娱。
商歌满天地,如与金石俱。
富贵非吾欲,逍遥真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