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田 锡 舍 人 宋 /张 咏 当 年 心 计 此 心 知 ,忽 忽 逢 人 亦 自 疑 。枉 是 忧 公 生 白 发 ,有 何 长 略 谢 清 时 。林 僧 已 怪 抽 身 晚 ,朝 侣 犹 嫌 到 阙 迟 。多 喜 通 规 识 幽 抱 ,路 遥 无 处 寄 相 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抽身(chōu shēn)的意思:脱离或退出某个困境或场合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忽忽(hū hū)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轻松自在。
林僧(lín sēng)的意思:指在林中修行的僧人,比喻人远离尘嚣,专心修行。
生白(shēng bái)的意思:指人刻意装作不懂或不知道,故意掩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
通规(tōng guī)的意思:通常指遵守规矩、守法纪,不违反常理、常规。
无处(wú chǔ)的意思:没有地方可以逃避或躲藏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心知(xīn zhī)的意思:指内心深处明白、体会到的事情或道理。
心计(xīn jì)的意思:指心机、计谋,特指用心机来算计他人,图谋私利。
幽抱(yōu bào)的意思:形容情感深沉,内心郁结,无法释怀。
有何(yǒu hé)的意思:询问原因或目的。
- 注释
- 当年:过去的。
心计:心思、打算。
忽忽:匆忙、不经意。
逢人:遇见他人。
枉是:空有、徒然。
忧公:忧虑国家大事。
长略:长远计划。
谢清时:回报太平时期。
林僧:山林中的僧人。
抽身:退出、离开。
朝侣:朝廷同僚。
到阙迟:到达朝廷晚。
通规:常规。
幽抱:深藏不露的心志。
路遥:路途遥远。
相思:思念之情。
- 翻译
- 当年的用心只有自己知道,突然间遇到人也怀疑自己。
尽管为国事忧虑而白了头,却没有什么长远的策略来报答太平盛世。
山林中的僧人已觉得我退出得太晚,同僚还嫌我到朝廷来得不及时。
我欣喜于遵循常规理解深藏不露的心志,但路途遥远,无法寄托相思之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咏的作品,名为《寄田锡舍人》。从整体风格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之情的诗句。
开篇“当年心计此心知,忽忽逢人亦自疑”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往昔的情谊有着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感到一种无从释怀的困惑。这里的“此心知”意味着只有内心才能真正理解彼此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忽忽逢人亦自疑”则表现了诗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仍然不由自主地对这种情谊持有怀疑态度。
接下来的“枉是忧公生白发,有何长略谢清时”两句,抒写了诗人因为思念而导致的忧虑,这种忧虑甚至使得头发变白。这里的“有何长略”可能是在探讨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思念之痛,而“谢清时”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
中间的“林僧已怪抽身晚,朝侣犹嫌到阙迟”两句,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人心易变的情景。诗人通过“林僧”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等待,而“朝侣犹嫌到阙迟”则是说尽管朋友已经来到,但诗人仍然感到不满足,仿佛时间的流逝带来的距离感。
最后,“多喜通规识幽抱,路遥无处寄相思”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式(“通规”),使得彼此之间的情谊能够长存不忘。这里的“识幽抱”意味着理解和拥抱那些隐晦深远的情感,而“路遥无处寄相思”则是说尽管道路遥远,但诗人依然想要找到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深情与怀旧,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彼此间情谊的不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埽花游.叶南雪户部丈招同诸词人集越华讲院,观户部手摹陈其年先生填词图,即席谱此
玉梅劝酒,爱坠粉池台,暗香飞满。翠帘乍卷。
继西园韵事,石林清宴。画㡧书床,要与词仙共款。
锦波软。衬一角夕阳,红上蕉院。湖海人未远。
认拂拂霜髯,笑拈银管。绿么细按。
怕歌起艳情,紫云偷怨。
倩影传神,妙笔重摹粉绢,旧题遍。
付尊前钿箫吹缓。
湘月
一奁晓翠,荡澄湖,十里云絮无影。
垂柳移阴,甚换却,当日眼中风景。
远岫啼眉,夭桃媚粉,还认栖香径。
兰桡去也,闲愁琐得千顷。
因到日落禅关,青帘隔溆,颤寒笳不定。
携酒重来,算此意,千古谁人消领。
燕阁春空,鸳埼草长,魂断苍烟冷。
溯风高唱,莫教宿鹭惊醒。
下水船.青杏,拟前人
原上青青杏。莺啄华零犹剩。
无意迎人成阴,暗中谁省。临水影。风后余红落定。
才见枝枝珠孕。渐清挺。启齿愁酸性。
街市喧声入听。沉水浮饧,生鲜露盘光莹。今无竞。
独让青梅如豆,争说词人成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