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摄山秋夕作》
《摄山秋夕作》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积翠潭水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远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积翠(jī cuì)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绿叶丛生。

空明(kōng míng)的意思:形容空旷明亮,没有遮挡物。

披衣(pī yī)的意思:穿上衣服

松门(sōng mén)的意思:指门户松散,不严密。

潭水(tán shuǐ)的意思:比喻深不可测的水域或事物。

天鸡(tiān jī)的意思:指天空中的鸡鸣声,形容时辰的早晨。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远征(yuǎn zhēng)的意思:指军队或个人为了征服较远的地区而进行的战争行动。

月生(yuè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如同月亮的轮廓一样,逐渐显现出来。

注释
摄山:即栖霞山,在今南京东北四十里。
松门:用松枝编搭成的柴门。
积翠:指山光和山上松柏翠色浓郁。
一说指用来编搭成柴门的松枝浓密青翠。
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
远征:远行。
作者正为抗清复明而奔走。
翻译
秋天的树林中的树没有一刻是安静的,落叶的声音频频把鸟儿惊起。
一整夜风吹叶落,好似在刮风下雨,连山中的月亮升上山头都不知道。
打开简陋的松门,满目都是苍翠之色,潭水与天光相接,更觉澄澈而明朗。
天鸡已经报晓,天渐渐亮了,披上衣服,心里又挂念起远行的事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林的宁静与生动景象。"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展现了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连鸟儿也因之而频繁受惊的动态画面。"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诗人通过写一夜之间仿佛经历了风雨,暗示了夜晚的动荡,直到山月升起才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诗人以松门和潭水为意象,描绘出深秋景色的清冷与空灵,积翠的松林与清澈见底的潭水相映成趣,给人以空旷而明亮的感觉。最后两句"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诗人通过天鸡报晓,暗示黎明的到来,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征途的思念和即将启程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山林的景象,寓情于景,情感深沉,体现了屈大均作为明末清初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三公亭落成

北原乔木外,三将旧屯营。

草没金锤迹,山应玉管声。

路随关地迥,江背瘴天轻。

异日谁相继,来书第四名。

(0)

寄梧守

川流八桂末,地势九疑馀。

不惮勤酬唱,江通丙穴鱼。

(0)

极高明楼饮散次韵二首·其一

有景可观无远近,新楼真是极高明。

水因雨过多新进,枫到年来独老成。

万顷烟波鱼得计,一天风月雁能鸣。

醉馀客散清愁入,嘹亮渔舟笛数声。

(0)

次韵龚子辉

身计平生尽付天,归来环堵更萧然。

君于客里怀新绂,我愧斋中祇旧毡。

一见便论千古事,定教迟了十馀年。

驽骀强欲追高躅,病骨摧颓怕受鞭。

(0)

次韵张彦谟

沧海张公子,秋来会面稀。

携诗晓相访,话旧夜忘归。

德劭吾身润,道行天下肥。

穷通都莫问,一炷篆烟微。

(0)

感怀五首·其五

每忆间关离陷阱,一年剡壁一番新。

虽无毫髦私于己,岂有涓埃及得人。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