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睡 起 一 首 宋 /苏 籀 身 将 抱 瓮 灌 田 畴 ,老 大 徒 伤 鬓 已 秋 。滞 念 生 缘 宁 故 我 ,济 时 及 物 勉 前 修 。勃 磎 行 世 终 刚 介 ,重 惜 尤 人 返 自 求 。塞 马 未 尝 矜 得 儁 ,湘 猨 不 在 较 群 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抱瓮(bào wèng)的意思: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或行为。
勃溪(bó xī)的意思:勃发、兴盛之意。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刚介(gāng jiè)的意思:形容人刚刚到达某个地方,还不熟悉情况。
故我(gù wǒ)的意思:故我指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感受。
济时(jì shí)的意思:及时帮助、救助。
及物(jí wù)的意思:动词。指动作的对象是受动的,需要有宾语。即主语通过动作作用于宾语。
老大(lǎo dà)的意思:指某个团体或群体中的最高领导者,也可以指家庭中的长子。
前修(qián xiū)的意思:事先修整或准备,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塞马(sāi mǎ)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速度极快,如同飞马一样迅疾。
生缘(shēng yuán)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因缘关系,特指前世或命中注定的缘分。
田畴(tián chóu)的意思:指田地、农田。比喻事物的范围或领域。
未尝(wèi cháng)的意思:从来没有尝过,表示从未经历过某种事物或感受。
行世(xíng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活动、交际,与人往来,广泛结交朋友的意思。
滞念(zhì niàn)的意思:滞念是指思想、意念停滞不前,思绪不得开展。
重惜(zhòng xī)的意思:重视、珍惜
老大徒伤(lǎo dà tú shāng)的意思:形容长时间没有进步或发展,感到痛苦和沮丧。
- 注释
- 身:身体。
将:正在。
抱瓮:抱着水瓮。
灌田畴:灌溉田地。
老大:年老。
徒:只。
伤:感叹。
鬓已秋:双鬓已白。
滞念:长久的忧虑。
生缘:产生。
宁:并非。
故我:本我。
济时:帮助时代。
及物:及于事物。
勉:尽力。
前修:先贤。
勃溪:坚持原则。
行世:在世间行走。
终:始终。
刚介:刚直不阿。
重惜:反思。
尤人:过分挑剔。
塞马:边塞的马。
未尝:不曾。
矜:自夸。
得俊:其骏。
湘猿:湘江的猿猴。
不在:不与。
较:争胜。
群猴:群兽。
- 翻译
- 我亲自抱着水瓮灌溉田地,年老体衰只感叹双鬓已白。
长久以来的忧虑和执着并非本我,为了帮助他人和时代,我尽力效仿先贤。
我在世间行走坚持原则,不愿妥协,也反思自己的过分挑剔。
边塞的马儿并不自夸其骏,湘江的猿猴也不与群猴争胜。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的《睡起一首》,通过描绘农夫抱瓮灌溉的情景,诗人寓言了自己的人生境遇。首句“身将抱瓮灌田畴”形象地写出农夫勤劳耕耘的画面,暗含自己年华老去但仍致力于生活的态度。次句“老大徒伤鬓已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己鬓发斑白的无奈。
第三句“滞念生缘宁故我”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守,即使面临困扰,也坚持自我,不为外物所动。第四句“济时及物勉前修”则体现了诗人积极入世,希望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效仿前贤的精神。
接下来,“勃溪行世终刚介”表明诗人性格刚直,不随波逐流,而“重惜尤人返自求”则强调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塞马未尝矜得俊,湘猿不在较群猴”,以塞马和湘猿自比,表达出不炫耀才能,也不与他人比较,保持谦逊低调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既勤勉又内省,刚直而又谦逊的品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述志诗 其二
斥鷃擅蒿林。
仰笑神凤飞。
坎井蝤蛙宅。
神龟安所归。
恨自用身拙。
任意多永思。
远实与世殊。
义誉非所希。
往事既已谬。
来者犹可追。
何为人事间。
自令心不夷。
慷慨思古人。
梦想见容辉。
愿与知己遇。
舒愤启幽微。
岩穴多隐逸。
轻举求吾师。
晨登箕山巅。
日夕不知饥。
玄居养营魄。
千载长自绥。
述志诗 其一
潜龙育神躯。
跃鳞戏兰池。
延颈慕大庭。
寝足俟皇羲。
庆云未垂景。
盘桓朝阳陂。
悠悠非吾匹。
畴肯应俗宜。
殊类难徧周。
鄙议纷流离。
轗轲丁悔吝。
雅志不得施。
耕耨感宁越。
马席激张仪。
逝将离羣侣。
杖策追洪崖。
焦股振六翮。
罗者安所羁。
浮游太清中。
更求新相知。
比翼翔云汉。
饮露餐琼枝。
多念世间人。
夙驾咸驱驰。
冲静得自然。
荣华安足为。
答二郭诗 其二
昔蒙父兄祚。
少得离负荷。
因疏遂成懒。
寝迹北山阿。
但愿养性命。
终己靡有他。
良辰不我期。
当年值纷华。
坎凛趣世教。
常恐婴网罗。
羲农邈已远。
拊膺独咨嗟。
朔戒贵尚容。
渔父好扬波。
虽逸亦已难。
非余心所嘉。
岂若翔区外。
餐琼漱朝霞。
遗物弃鄙累。
逍遥游太和。
结友集灵岳。
弹琴登清歌。
有能从我者。
古人何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