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石不及舜,舜死梧水清。
哭石不及禹,禹死稽山峥。
不平(bù píng)的意思:指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或心理状态。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海童(hǎi tóng)的意思:指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也可以指年幼时就与海有亲近关系的人。
何有(hé yǒu)的意思:没有什么,没有的事
何不(hé bù)的意思:表示提出建议或劝告,意思是为什么不去做某件事情。
忽焉(hū yān)的意思:突然,忽然间
稽山(jī shān)的意思:稽山指的是高山,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困难或障碍。
蛟龙(jiāo lóng)的意思:指神情威武、气势磅礴的样子。
朋友(péng yǒu)的意思:指亲密的、信任的、相互帮助的人。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日出(rì chū)的意思:太阳从地平线升起,代表新的一天开始。
伤人(shāng rén)的意思:伤害他人身体或感情。
盛名(shèng míng)的意思:指声誉显赫、名声远播的美好名誉。
事象(shì xiàng)的意思:指事情的发生和变化。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无朋(wú péng)的意思:没有朋友或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人。
有于(yǒu yú)的意思:有,具有;于,属于。指拥有或归属于。
虞夏(yú xià)的意思:指担心、忧虑。
蛟龙吼(jiāo lóng hǒu)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威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哭石交十首》中的第八首。诗中以“哭石”为题,表达了对友情逝去的哀悼与感慨。
首句“天下无朋友,左儒享盛名”,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感叹于世间的友情之稀少,而左儒却能享有盛名,反差强烈,引人深思。接着,“黄祖杀祢衡,万古伤人情”引用历史典故,借黄祖杀害祢衡之事,表达了对古代友情悲剧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友情在历史长河中的脆弱与易逝。
“怒作蛟龙吼,剑声何不平”两句,通过蛟龙的怒吼和剑声的不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与不平,表达了对友情逝去的深深哀痛。接下来,“剑声非石声”一句转折,指出剑声并非石头的声音,暗含着对友情与物质世界的区别的思考。
“虞夏忽焉没,安事象鸟耕”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明衰落的感慨,同时也提出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似乎在问:在文明没落之时,又有什么意义去追求象鸟耕那样的生活呢?
“哭石不及舜,舜死梧水清。哭石不及禹,禹死稽山峥”四句,通过对比舜与禹的死亡,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不可替代性。舜与禹都是古代贤君,但他们的去世并未引起诗人的哭泣,因为真正的友情无法用泪水来衡量。这里通过“梧水清”与“稽山峥”的对比,展现了友情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最后,“何有于海童,篡日出妖城”两句,以海童篡日、妖城出现的神话故事结尾,寓意深刻,既是对友情逝去的无奈,也是对世间种种不公与混乱的讽刺。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通过对友情的哀悼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友情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
秋日枉诗今未报,窗外梅花开正闹。
君麾日驻海头城,我老犹思雪中棹。
横琴山外晓风清,万里沧茫见日生。
高标铜柱千年在,犹见君家旧勒铭。
君流膏泽周遐邑,已饥已溺常汲汲。
如何歌颂满天南,终日思归时伫立。
思亲翘首望云飞,更许轻骑到小扉。
贫家客至无多地,已命山童拂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