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纪赐四十首·其四丙子九月工部奏进万历制钱式样赐讲官六人各一锭》
《纪赐四十首·其四丙子九月工部奏进万历制钱式样赐讲官六人各一锭》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汉苑新成少府钱,万年宝历赤文镌。

青凫出冶铜官奏,黄纸题名玉署传。

赵壹囊空留暂满,东方俸薄赐常偏。

五侯甲第虚成埒,未拟儒臣受宠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历(bǎo lì)的意思:指珍贵的历史文物或重要的历史事件。

赤文(chì wé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内容简练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甲第(jiǎ dì)的意思:指官员的宅第或住宅。

囊空(náng kōng)的意思:指囊中空空,没有任何东西。比喻一无所有,一文不值。

青凫(qīng fú)的意思:指官员离职后复职,也用来形容人事变动。

儒臣(rú chén)的意思:指效忠儒家思想的臣子,也泛指忠诚的官员。

少府(shào fǔ)的意思:指少年时代的才能和成就。

题名(tí míng)的意思:指为了表彰某人或某物的优秀之处而给予荣誉的名字或称号。

铜官(tóng guān)的意思:指官职低微,地位较低的官员。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五侯(wǔ hòu)的意思:指五个诸侯国的统称,也用来形容众多的贵族。

玉署(yù shǔ)的意思:指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德行。

鉴赏

这首明代于慎行的诗《纪赐四十首(其四)》描绘了明朝宫廷中的一幕场景。诗中提到“汉苑新成少府钱”,暗示了皇帝对财政事务的关注,新铸的钱币在少府(掌管宫廷财务的机构)中完成。"万年宝历赤文镌",则强调这些钱币刻有吉祥的万年字样,字体为红色,显得庄重而珍贵。

"青凫出冶铜官奏",通过"青凫"这一典故,形象地描述了新钱出炉的情景,铜官(铸币机构)向朝廷报告完成任务。"黄纸题名玉署传"进一步说明了这些钱的官方认证过程,名字被记录在黄纸上,由玉署(高级文书机构)传递。

接下来的两句,"赵壹囊空留暂满,东方俸薄赐常偏",诗人以赵壹的典故,暗指讲官们的俸禄微薄,但皇帝却破例赏赐这批特别的钱币,显示出皇帝对他们额外的恩宠。

最后两句"五侯甲第虚成埒,未拟儒臣受宠年",表达了对这些儒臣虽得厚赐,但并未达到像五侯之家那样显赫的地位,暗示了皇帝对儒臣地位的微妙考虑,认为他们受宠的程度还未到与权贵相提并论的地步。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明朝宫廷赏赐的细节以及对官员待遇的微妙评价。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次韵前人治西园池馆因怀昔日太守蒋堂侍郎二首·其二

去年春色染波澜,画舸朝游暮可还。

今岁屡闻临曲水,隔江惟是仰高山。

翻思贤守经营处,尽属诗翁笑语间。

公勿留连当亟召,德音行被对天颜。

(0)

会新都孙直言于成都

同志同年分若亲,幸从天与岂关人。

交情旧别江乡晚,客宦今逢蜀国春。

酌酒强论贤否事,畏涂休说利名身。

邻封却喜无多远,来往诗筒莫厌频。

(0)

次韵孙直言正旦马上有感

蜀国从官又见春,物华人事两俱新。

已推才力多馀地,更赋词章妙入神。

要路我甘无俗迹,夷途公自有通津。

逢时得用看施设,未止区区庇远民。

(0)

送李运使学士赴阙十咏·其九

歌阕散雕筵,膺舟是谪仙。

秦亭临断岸,楚水浸遥天。

魏阙瞻湖上,长安指日边。

綵旌随目远,一向立风前。

(0)

次韵和文潞公题韩晋公村田歌舞图

升平胡可状,歌舞入樵苏。

岁美人皆乐,朝和野共娱。

心休无事扰,本固绝颠扶。

我愿明时治,长如此画图。

(0)

属疾

邪气潜攻隙,弥旬因伏床。

恶寒知肉缓,难睡觉更长。

谩讲添年药,终无应病方。

几时辞厚禄,心泰百忧忘。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