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馀神转肃,曙后月残明。
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
春寒(chūn hán)的意思:春天的寒冷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分气(fēn qì)的意思:指人的气量小,容易生气、发脾气。
和玉(hé yù)的意思:和谐友好,相互交流,互相理解。
后月(hòu yuè)的意思:后来的月亮,比喻事后的局势或发展。
精诚(jīng chéng)的意思:指心灵纯粹,情感真挚,态度真诚。
历官(lì guān)的意思:指历经多次担任官职。
气候(qì hòu)的意思:指天气适宜,风和日丽,雨水适量,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寝庙(qǐn miào)的意思:比喻官员不务正业,只顾睡觉和享乐。
时情(shí qíng)的意思:指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或态度。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西陵(xī líng)的意思:指人们追念故人时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雅合(yǎ hé)的意思:和谐美好的氛围
瑶池(yáo chí)的意思:指美丽的地方或美人。
一掬(yī jū)的意思:一掬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数量极少或微不足道的量。
玉佩(yù pèi)的意思:指玉质的佩饰,比喻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东西。
珍重(zhēn zhòng)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非常重视,非常珍贵,十分关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荐冰》,通过对寒冷春日中西陵庙宇清幽景象的描绘,以及天子推荐冰块以示诚意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严冬时节特有物象——冰的赞美和珍视。诗中的语言精炼、意境高远,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功力。
首句“西陵宜先启”直接指出了地点和行动,西陵庙宇在春寒中被启开,寓意着一种肃穆与神圣。紧接着,“春寒寝庙清”则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清冷的画面,这种环境下的庙宇更加显得庄严和纯净。
“历官分气候,天子荐精诚”两句则引入了历史典故,即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而亲自推荐那些在严寒中结出的冰块。这不仅体现了君主的威仪,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物象的尊重与珍视。
“已辨瑶池色,如和玉佩鸣”通过比喻,将冰比作瑶池之色,形容其清澈无比;同时,又将冰与玉佩相比较,以声音来形容其清脆悦耳。这些对比不仅强化了诗中物象的美感,也突显了诗人的艺术功底。
“礼馀神转肃,曙后月残明”则是写诗人面对这纯洁冰块时的心境。礼毕之后,神情变得更加庄重肃穆,而夜晚的月光下,这些冰块反射着微弱的光芒,更添几分神秘。
“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中,“雅合”二字用来形容冰与霜在外观上的和谐统一,而“非同雪体轻”则指出冰与雪虽然都是冬日的产物,但它们在质地上有所区别,冰更为坚硬沉重。
最后,“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得之不易的清寒物象的珍惜,以及对于这种特定时节美好情感的留恋。这里的“空怜”意味着无尽的爱惜,而“珍重此时情”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这个瞬间的宝贵与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荐冰》通过对冰这一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学趣味的古典诗篇。
明帝梦金人,顶上飞白光。
因遣蔡愔辈,求佛至西方。
佛以一胡神,入梦感帝王。
世言佛有灵,或即此滥觞。
其实佛无知,道法亦平常。
佞佛者太愚,辟佛者太迂。
纵有生公法,难惑圣人徒。
迹其不二门,与我不一途。
听其自生灭,不必加毁誉。
我若梦金人,亦祇付蘧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