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溽蒸成雨,微云荡作阴。
就凉方徙榻,泛爽最宜琴。
这首诗描绘了雨夜的独特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从来蓟北地,多旱少愁淋”,开篇即点出蓟北地区气候特点,常年干旱,难得有雨水滋润,暗示了对雨水的期待与珍惜。接着,“残溽蒸成雨,微云荡作阴”两句,生动描绘了雨前的景象:湿热的空气凝结成雨,轻薄的云层带来了阴沉的天气,预示着一场雨水即将来临。
“就凉方徙榻,泛爽最宜琴”则转而描写人在雨夜中的感受与行为。在凉爽的夜晚,诗人挪动卧榻,享受这份清凉与宁静,弹奏起琴曲,似乎在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释放与慰藉。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最后,“自觉身无累,悠悠此夜心”表达了诗人在这雨夜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所有的烦恼与束缚仿佛都随风而去,只剩下心灵的轻松与自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营造了一种静谧、深邃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
五柳先生贫欠酒,不说无花过重九。
杜陵野客酒可赊,只恨青蕊成蹉跎。
如今风物尤悽恻,绕丛觅蕊无消息。
寒螀相吊野水流,病蝶来偎寒日夕。
不见金钱将翠羽,惟有悲风吹蔓棘。
古人爱汝非无意,志士仁人例憔悴。
楚国无人屈子伤,陶杜凄凉唐晋季。
此日何日悲更悲,聊嗅青枝记一时。
往时好事环辙迹,建业钱塘华尽识。
就中内本碧玉杯,欲买黄金惜不得。
两都风景今何如,泪堕丛边和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