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钟知近寺,看画忆登山。
哓栉风林下,宵吟雨阁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的《西园闲兴二首(其二)》。诗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闲适心境。他选择避开仕途的纷扰,独自居住,关闭门户,享受宁静。“当路阙追攀”暗含对官场角逐的疏离,“端居自掩关”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人通过“听钟知近寺”和“看画忆登山”,将注意力转向自然和艺术,体现出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深沉。在清晨的风林之下梳理发髻,在夜晚的雨阁之间吟咏诗歌,这些细节展现出诗人闲暇时的雅趣和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两句“天应怜我懒,独与少年闲”,诗人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出对悠闲生活的满足和对自己年华老去的自得。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享受清闲的闲适情怀。
独玩隔厅月,凄凉三十年。
渺然儒素业,翻以母仪传。
生计无中有,衰龄病后延。
谁为市贞石,高刻墓之前。
甲科知亦有,难得是家传。
定入中朝局,还支内赐钱。
服青初解褐,班后忽超前。
独谢归廊幕,诗呈第一篇。
帆影斜阳里。与芦花、分风飞过,落星遗此。
瓦老苔荒钟鼓陋,斑剥,残碑无几。
想此处、阅人多矣。
天上白榆犹落去,况人间、一瞬浮花蕊。
问五老,笑而已。仙翁当日曾挥麈。
拍阑干、浩歌音响,振鱼龙耳。
九十馀年无人问,遗韵半江烟水。
慨宇宙、风涛如许。
安得六丁移此石,去横身、作个中流砥。
长唱罢,冥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