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咸池。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子云之手,名为《相和六引(其三)角引》。它以音乐为主题,描绘了音乐中各种声音的和谐与流转,以及音乐如何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蛰虫始振。音在斯。” 开篇即以“蛰虫始振”象征音乐的开始,如同冬眠的昆虫在春日苏醒,预示着音乐的旋律即将响起。这里的“音在斯”,则强调了音乐无处不在,仿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万物共生。
“五声六律。旋相为。” 这一句提到“五声六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五声”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则是指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基础。通过“旋相为”的描述,展现了音乐中不同音阶之间的相互转换与和谐,体现了音乐创作的丰富性和动态性。
“韶继夏心。备咸池。” “韶”是古代的一种乐舞,这里用来形容音乐的高雅与美好;“夏心”则可能是指夏朝的音乐传统或精神内核,暗示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咸池”则是古代传说中的音乐之源,此处用以强调音乐的源头与全面性,意味着音乐不仅包含了过去的文化精髓,也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形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赞美了音乐本身的美妙,也表达了对音乐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深刻认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梅花道人题骷髅图澹归嗤其鄙陋为别作七首乃词异而所见亦不相远反其意作四阕正之·其四
为问蒙庄,卮言枉吊,笑尔何知。
既使我其然,焉能免此,如君之说,抑又奚为。
幸未凋零,先为飘荡,究竟鱼还死水湄。
早辜负,却桃花春水,杨柳秋堤。欲抛抛付伊谁。
真避影、银镫只浪吹。
便一枕蝶轻,还黏粉趐,三眠蚕稳,仍惹缫丝。
去则难留,留原难却,一线纹生玩月犀。
唯片晌,耐板桥霜迹,茅店荒鸡。
尉迟杯.闻丹霞谢世遥为一哭
离愁远。恨漓水不逐湘流转。
萧萧寒雨天涯,南雁一声惊断。閒悰无数。
都付与、似水并刀剪。
忍今生、死死生生,总难片语分判。追忆云暗苍梧。
也则是、风光本色消遣。
裸戏谷泉,雷电里莫,更有耶娘生面。
今且向、垂杨暮雨。鹃啼处、咒残春一线。
想依然、还我伤心,归舟天际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