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毫釐间,万里或可勉。
风波忽相失,言之泪徒泫。
秉节(bǐng jié)的意思:秉持正直、坚守原则。
跛蹩(bǒ bié)的意思:指行走困难,步履蹒跚。
不免(bù miǎn)的意思:难免、不可避免
不量(bù liàng)的意思:不加衡量,不计较。
惴息(zhuì xī)的意思:担忧、焦虑、忧心忡忡。
风波(fēng bō)的意思:指风和波浪,比喻社会上的动荡和纷争。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力争(lì zhēng)的意思:努力争取,奋力追求。
量力(liàng lì)的意思: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合理评估和估计事物的大小、程度、重要性等。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同心(tóng xīn)的意思:指心思、意志、目标等完全一致,团结一心。
瑕瑜(xiá yú)的意思:瑕瑜是一个形容词词语,意为美玉上的瑕疵。比喻美中不足,指事物虽有缺点,但整体仍然很美好。
相掩(xiāng yǎn)的意思:彼此互相掩饰、包庇。
伊洛(yī luò)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洙泗(zhū sì)的意思:指水流湍急的样子。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所作,名为《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咏以答之(其三)》。诗中表达了王守仁在追求真理与理想道路上的艰难与坚持,以及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与合作。
首句“洙泗流浸微,伊洛仅如线”描绘了水流逐渐变细,象征着知识与理想的传播逐渐减弱,暗示了当时社会对真理探索的困境。接着,“后来三四公,瑕瑜未相掩”表明尽管后辈中有几位贤士,但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尚未完全显露,暗含对人才培养与识别的期待。
“嗟予不量力,跛蹩期致远”表达了诗人自谦地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但仍努力追求远方的理想。接下来的“屡兴还屡仆,惴息几不免”则描述了在追求过程中遭遇的挫折与困难,以及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道逢同心人,秉节倡予敢”意味着在旅途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倡导并支持彼此的追求。“力争毫釐间,万里或可勉”强调了即使在微小的细节上也要努力争取,因为这可能为长远的目标带来希望。
然而,“风波忽相失,言之泪徒泫”揭示了在追求过程中与朋友的分离,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守仁在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的执着与坚韧。
购石黄金费,开轩翠玉丛。
端居怜象魏,远意自衡嵩。
花弄疏帘日,禽呼静榻风。
移山宁有术,未易笑愚公。
定忆婆娑树,双垂满地阴。
春风吹社燕,归意逐淮禽。
帆落横江尽,门开小院深。
先挝大法鼓,续震海潮音。
近来好事数中郎,笑指秋山学楚狂。
绝顶去天应咫尺,回头平楚祗毫芒。
步侵猿鸟双藜杖,吟蓄云烟一锦囊。
日并尘游疏逸驾,自怜丘壑意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