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雷女织葛歌》
《雷女织葛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雷女采葛,缉作黄丝。东家为绤,西家为絺。

夫寒衣葛布,妇饥食葛乳。

得钱虽则多,不足租赋

一日织一疋,十指苦辛

祗以肥商贾无能一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采葛(cǎi gě)的意思:指人们从事农田劳动,收获丰富。

东家(dōng jiɑ)的意思:指招待客人的主人,也泛指提供食宿或工作的人。

葛布(gé bù)的意思:指事物相互交错、错综复杂,难以分辨清楚。

饥食(jī shí)的意思:饥饿而进食,形容非常饥饿。

苦辛(kǔ xīn)的意思:形容经历了辛苦和痛苦。

商贾(shāng gǔ)的意思:商贾指的是商人和贾商,泛指商业人士或商贩。

食葛(shí gě)的意思:指吃别人的东西,占别人的便宜。

十指(shí zhǐ)的意思:指手指头,表示手指头的数量。

虽则(suī zé)的意思:虽然,尽管

无能(wú néng)的意思:缺乏能力、无法胜任或无法有效处理事情

一身(yī shēn)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多种特质或才能。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租赋(zū fù)的意思:租赋指的是古代政府对土地和田赋进行征收的制度。在现代语境中,租赋常用来比喻对人民或企业征收高额税费。

鉴赏

这首《雷女织葛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雷女及其家庭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无奈。

诗歌开篇以“雷女采葛,缉作黄丝”起笔,形象地展现了雷女采集葛藤,将其编织成黄色丝线的过程,简洁而生动。接着,“东家为绤,西家为絺”两句,通过对比不同家庭使用葛布的不同形式——粗细不一的葛布,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和资源分配的不均。

“夫寒衣葛布,妇饥食葛乳”描绘了雷女家庭的生活状况,丈夫穿着用葛布制成的衣物,妻子则以葛乳充饥,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这种描述不仅凸显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扶持,也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困顿。

“得钱虽则多,不足偿租赋”一句,揭示了雷女一家虽然可能获得一些收入,但这些收入往往不足以支付沉重的租税负担,进一步展现了社会压迫的残酷性。

“一日织一疋,十指徒苦辛”强调了雷女劳动的繁重与艰辛,她每日辛勤工作,却只能产出少量的葛布,反映出劳动成果与付出之间的巨大反差。

最后,“祗以肥商贾,无能养一身”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指出财富往往集中在商人手中,而普通劳动者却难以自给自足,生活陷入困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次韵王景文赠行四绝·其三

吾道从来自不孤,果蒙好语慰榛芜。

孜孜相勉惟名节,官职何须校有无。

(0)

次韵李怀安赠何宪五绝·其一

元老登朝首剡章,危言凛凛动明光。

掉头却向江湖去,不肯伊优上北堂。

(0)

题双瀑

女娲石烂几经修,天漏犹馀两派流。

离合无心元不静,朝宗得路却相投。

干云宝剑真同气,出荡神龙不异湫。

何用筑门防俗驾,林泉自是少人游。

(0)

予还自武林葺先人弊庐净扫一室晨起焚香读书于其间兴至赋诗客来饮酒啜茶或弈棋为戏藏书数百卷手自暴之有小园时策杖以游,时遇秋旱驱家僮浚井汲水浇花良天佳月与兄弟邻里把酒杯同赏过重九方见菊以泛觞有足乐者每览镜见苍颜白发亦聊自叹也作小诗十五首·其七弈棋

光景老尤惜,忍销枰弈间。

娱宾欠丝竹,一局战清闲。

(0)

荆妇夜绩

凉飙堕黄叶,促织催女工。

鬓丝不堪织,细君哀我穷。

青灯绩深夜,绩成寒素风。

愿为隐者衣,德耀随梁鸿。

(0)

仲永再和三绝复和以酬·其三

长记中秋踏卧龙,尚馀诗兴至今浓。

羡君豪迈如韩子,联句犹容李正封。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