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晨雾轻笼、烟雨迷蒙中的南湖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首句“烟雨楼台似有无”,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烟雨缭绕中的楼台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里的“有无”二字,既指楼台在烟雨中时隐时现的状态,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与幻境之间界限模糊的感慨。
次句“独留秋色满滮湖”,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色彩和季节感。秋天的色彩丰富而深沉,满溢于整个湖泊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金黄、深红、翠绿交织的秋意所浸染。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然之美的深深陶醉。
第三句“扁舟晓掠水云过”,将视角转向动态的舟行。清晨的湖面上,一叶扁舟轻快地划过,水面与云朵似乎被其掠过,留下一道道轻盈的痕迹。这不仅展现了舟行的动态美,也借舟行喻人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的向往。
最后一句“似入南宫泼墨图”,以南宫(古代官署名)为背景,将整个画面比作一幅泼墨山水画。南宫在这里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境界,诗人通过这一比喻,不仅赞美了眼前景致的美,更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敬仰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如同一位艺术家,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美,并将其转化为诗意的语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将晨雾、楼台、秋色、扁舟、南宫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回波乐·其二十五
人生一世里,能得几时活?
回己审思量,何忍相劫夺。
自命惜求死,煞他不记活。
布施觅声名,不肯救饥渴。
口道愿生天,不免地狱撮。
礼佛至顶尽,终归被怆割。
一往陷三涂,穷劫不得脱。
寄语世间人,可可浪誇阔。
各愿寻其本,努力弃劫末。
回心一念顷,万事即解脱。
诗并序·其一○一
鸿鹄尽飞扬,蝙蝠夜陵泊。
幽显虽不同,志性不相博。
他家求官官,我专慕客作。
斋得贰㪷米,铛前交摎脚。
脱帽安怀中,坐儿膝头著。
不羡荣华好,不羞贫贱恶。
随缘适世间,自得恣情乐。
无事强入选,散官先即著。
年年愁上番,猕猴带斧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