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问良知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的《答人问良知二首》中的第二首。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中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良知”的概念。首句“知得良知却是谁”,提出疑问: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良知究竟是谁赋予的?接着,“自家痛痒自家知”一句,强调了个体对于自身感受的直接认知,即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痛苦与快乐。
后两句“若将痛痒从人问,痛痒何须更问为?”则进一步阐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感受和痛苦向他人寻求答案,那么这种寻找本身就是多余的,因为真正的感受只有自己能够深刻体会。这反映了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即通过内心的反省和实践,达到对道德准则和宇宙真理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巧妙地传达了王守仁关于自我认知和道德修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心学中重视个人内在体验和自我觉悟的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识务
凡识时务者,共称为俊杰;
瞻风而望气,则鄙其卑劣。
请问两种人,从何处分别?
时务重补叙,正道天所阅;
风气在好尚,邪运人所窃。
惟此天人界,辨之苦不晢。
一从人起见,何事不决裂;
繁华能几时,千秋污名节。
亦或骋巧慧,邪正皆缔结。
平居无事日,逢人美词说;
及其临利害,判然分两截。
独有耿介士,不肯灰心血。
念念与天知,谁能相毁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