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人问良知二首·其二》
《答人问良知二首·其二》全文
明 / 王守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知得良知却是谁,自家痛痒自家知。

若将痛痒从人问,痛痒何须更问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从人(cóng rén)的意思:遵循众人的意见或行动,没有独立思考和主见。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良知(liáng zhī)的意思:指人内心的良善、正直的道德心。

痛痒(tòng yǎng)的意思:形容痛苦和痒痛的感觉。

知得(zhī de)的意思: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透彻。

自家(zì jiā)的意思:指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的《答人问良知二首》中的第二首。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中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良知”的概念。首句“知得良知却是谁”,提出疑问: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良知究竟是谁赋予的?接着,“自家痛痒自家知”一句,强调了个体对于自身感受的直接认知,即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痛苦与快乐。

后两句“若将痛痒从人问,痛痒何须更问为?”则进一步阐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感受和痛苦向他人寻求答案,那么这种寻找本身就是多余的,因为真正的感受只有自己能够深刻体会。这反映了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即通过内心的反省和实践,达到对道德准则和宇宙真理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巧妙地传达了王守仁关于自我认知和道德修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心学中重视个人内在体验和自我觉悟的理念。

作者介绍
王守仁

王守仁
朝代:明   字:伯安   号:阳明   生辰: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你喜欢

夏旱

维南新辟地,惊鸟乍安枝。

四面环穷海,千山踞岛夷。

宦情聊复尔,天意竟何知!

岂为忧寒饿,含情告雨师。

(0)

暮春书感

九十韶光转眼过,一编补读慰蹉跎。

心虚似竹狂言少,事乱如麻幻梦多。

爱客也知输北海,耽吟敢道学东坡!

凭栏偶听伤春曲,那不教人唤奈何!

(0)

村居书兴

乍采篱东菊,俄看岭上梅;

哀时身渐弱,愁夜眼长开。

泉石閒无事,功名愧不才!

雨云易翻覆,只合学敲推。

(0)

述怀

我本田间一老农,怕提旧事话康雍!

何乡可葬烟霞骨,有酒难浇块垒胸。

忧患转疑因识字,笑啼不敢若为容!

倘非桑梓真堪恋,一叶扁舟去绝踪。

(0)

识务

凡识时务者,共称为俊杰;

瞻风而望气,则鄙其卑劣。

请问两种人,从何处分别?

时务重补叙,正道天所阅;

风气在好尚,邪运人所窃。

惟此天人界,辨之苦不晢。

一从人起见,何事不决裂;

繁华能几时,千秋污名节。

亦或骋巧慧,邪正皆缔结。

平居无事日,逢人美词说;

及其临利害,判然分两截。

独有耿介士,不肯灰心血。

念念与天知,谁能相毁缺!

(0)

日暮晚眺

白日忽西坠,黑云俄四封。

偶依门外树,遥睇雾中峰。

野旷雷声大,天低雨气浓。负薪应未返,?立望家僮。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