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长 江 唐 /黄 滔 曾 搜 景 象 恐 通 神 ,地 下 还 应 有 主 人 。若 把 长 江 比 湘 浦 ,离 骚 不 合 自 灵 均 。
- 注释
- 曾:曾经。
搜:探索。
景象:景象。
恐:恐怕。
通神:达到神奇的境地。
地下:地底。
还:仍然。
应:应当。
有:存在。
主人:主宰者。
若:如果。
把:比喻为。
长江:长江。
比:比较。
湘浦:湘江。
离骚:古代文学作品《离骚》。
不合:不应该是。
自:出自于。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指代屈原。
- 翻译
- 我曾经探索的景象恐怕能通神,地底下应该还有主宰者。
如果把长江比作湘江,那么《离骚》就不会出自屈原之手。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黄滔的《过长江》,通过对比长江与湘水,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和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其中,“曾搜景象恐通神”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壮丽山河时,不禁生出一种敬畏之心,仿佛这些自然景象能够与神灵相通。"地下还应有主人"则是说大地之下,应该仍有主宰,这里的“主人”指的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力量依然存在于这片土地上。
"若把长江比湘浦"这一句,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将广阔的长江与狭窄的湘水相比较,通过这种不可能的比较,强调长江的宏大和湘水的渺小。"离骚不合自灵均"则是说即使是古代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楚辞·離騷》),如果要用他的才华去歌颂这两者,也觉得难以匹配,灵感也会因为这强烈的对比而感到困惑和不平。这里的“自灵均”指的是即使是诗人自己,也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这种差异。
整首诗通过这种巧妙的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于历史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坐联句
清风来无边,明月翳复吐。
松声满虚空,竹影侵半户。
暗枝有惊鹊,坏壁鸣饥鼠。
露叶耿高梧,风萤落空庑。
微凉感团扇,古意歌白紵。
乐哉今夕游,获此陪杖屦。
传家诗律细,已自过宗武。
短诗膝上成,聊以感怀祖。
荐福塔聊句
踊甓皇都壮,盘基紫宙雄。
山河供远目,檐户发高风。
梯险三休上,轮开一气中。
门当谷子午。
影落陌西东。
韵铎翻天籁,危觞驻夕红。
侧聆悲下俗,仰面识长空。
绝若神挤至,深壁壑暗通。
人寰如蚁垤,身世甚秋蓬。
叹息兴亡地,沈吟制作工。
清思抱明月。
狂欲把鸿飞。
去矣登临兴,巍乎造化功。
凉襟当爽垲,幽意入鸿蒙。
头角峰如揖,丹青树不同。
城郭回迤逦,阁殿失穹隆。
可使孤怀放,胡为万恨终。
何当得壮士,提取出尘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