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其三》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其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朱瑶唐晚辈得法雄深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

长廊雨脚破壁撼钟音。

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廊(cháng láng)的意思:指非常长的走廊或通道。

成坏(chéng huài)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由好变坏,由正常变异常。

得法(dé fǎ)的意思:得法指的是做事情符合规律、合乎道理,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

苦心(kǔ xīn)的意思:用心艰苦,努力费心。

破壁(pò bì)的意思:

◎ 破壁 pòbì
(1) [broken wall]∶破损颓坏的墙壁
破壁残垣
(2) [break a wall]∶破开墙壁。比喻人飞黄腾达或打破现状,有所作为
面壁十年图破壁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晚辈(wǎn bèi)的意思:指年纪较轻或资历较浅的人,也可以指辈分比较低的人。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雄深(xióng shē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气势雄伟,深奥博大。

遗迹(yí jì)的意思:指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痕迹。

雨脚(yǔ jiǎo)的意思:形容雨势大,下得密集而有力。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一场虚构的寺院之行,通过对古寺遗迹和壁画的描述,抒发了对历史沧桑与佛学深义的感慨。

“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开篇即点明寺中有唐代晚期艺术家的作品,其技艺深厚而不失雄浑。朱瑶、唐晚辈应指的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他们的绘画技巧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诗人在广阔的寺院中,只见到空寂的遗址,却难寻当年匠师们投入心血的痕迹。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是对匠人们辛勤劳作而无人知晓的惋惜。

“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钟音。”诗人通过对长廊中雨声和破旧墙壁上钟声的描绘,营造出一幅荒凉古寺的画面。这里的“欹”字生动地传达了雨滴落在长廊石板上的声音,而“撼”字则形象地表达了风吹过破旧墙壁时发出的钟声。

“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诗人感叹世间万物的成败兴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历史上的伟大建筑还是小小的寺院,都难逃时间的侵蚀。这里的“他年”指的是过去的年代,而“复吊今”则意味着将这些往事与现在相联系,产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遗迹和壁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匠师们辛勤劳作的敬意。同时,也反映出苏轼自己对于艺术、历史与生命价值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留宿田家

迟落前溪水,田家借一椽。

容身函丈地,阖眼湿薪烟。

马饲牛栏下,人眠狗窦边。

此行频窘涩,吾意亦安然。

(0)

蒙程伯寓知府给事以仆生祠妙唱见寄辄次韵奉酬

闻道邦人尚去思,栽松植竹绕丛祠。

要知独立无言处,正似危邦援绝时。

平世功名付图画,暮年活计在钩丝。

谢公旌旆巡山后,千里慇勤寄好词。

(0)

垂丝钓

江枫秋老。晓来红叶如扫。暮雨生寒,正北风低草。

宾鸿早。乱半川残照。伤怀抱。

记西园饮处,微云弄月,梅花人面争好。路长信杳。

度日房栊悄。还是黄昏到。归梦少。纵梦归易觉。

(0)

次韵公辟即席呈太虚

与君邻并共烟霞,乘兴时时过我家。

更漏一新闻晓角,门阑数级看秋花。

湖山对值全如买,风月相期不用赊。

赖有醉毫吟更苦,他年分作句图誇。

(0)

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

云峰一变隔炎凉,犹喜重来饭积香。

宿鸟水干迎晓闹,乱帆天际受风忙。

青鞋踏雨寻幽径,朱火笼纱语上方。

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

(0)

观音洞

匹马骄嘶石路斜,观音洞口踏烟霞。

普陀风景差相似,祇欠潮音小白花。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