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冷莎庭夜已深,百虫声外有清音。
- 注释
- 月冷:月色寒冷。
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
夜已深:深夜时分。
百虫声:各种昆虫的鸣叫声。
清音:清脆的声音。
诗情:创作诗歌的情感。
正苦:非常浓烈。
无眠:难以入睡。
愧:感到惭愧。
尔:你。
阶前:台阶前。
相伴吟:陪伴着吟唱。
- 翻译
- 月光下的莎草庭院已深沉,虫鸣之外还传来清脆的声音。
我诗兴浓厚却难以入眠,惭愧你在阶前伴我低声吟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通过月冷莎庭和百虫声外清音两个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慨自己不能入睡,与那些能够在阶前相伴吟唱的虫鸣形成了对比。
"月冷莎庭夜已深"一句,通过月光下的草地(莎庭)营造出一种清凉而寂静的氛围。这里的“冷”字,不仅形容了月色,更暗示了一种孤独和凄清的情感。而“夜已深”,则加强了时间上的宁静与寂寞。
"百虫声外有清音"这句,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声音美。这里的“清音”可理解为一种比喻,即那份来自大自然、纯净而又和谐的声音,它们在夜晚的宁静中显得尤为突出。
接下来的两句"诗情正苦无眠处,愧尔阶前相伴吟"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因为无法入睡,而感到了一种苦恼(“诗情正苦”),这种苦恼源自于他不能像那些虫鸣一样,与夜晚和谐共处,故有“无眠处”的叹息。而"愧尔阶前相伴吟"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能够在月光下与自己作伴的虫鸣感到惭愧,因为它们不仅能够享受这宁静的夜晚,还能以歌唱的方式与之和谐共处,而诗人却不能。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融入大自然、无法与它和谐共处的深切感慨。这种情感在唐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它反映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宁静的审美倾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签院赵公许惠欧苏集作诗以问之
平生性癖耽坟籍,细字牛毛早年笔。
只今五十眼昏花,清昼看时满行黑。
投身散地百无事,不著书遮如有失。
赵公嗜书似邺侯,不为章句非雕搜。
绾持枢纽日多暇,借箸自有胸中筹。
更寻往事较所处,有梦不到琳琅璆。
嗟予何者登瀛洲,残膏未免窥前修。
奫然渊海鲛鳄翥,洞视千古苏韩欧。
文如不作作取法,舍是三子将谁求。
穷阎虽具何足玩,破碎熏黑支吟头。
牙签插架三万轴,谁省浙本铺银钩?
或苏或欧两俱可,勿使石璧成空投。
仁存义举侯门事,却恐乘机似巧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