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拂我床,明月照我室。
无逸支枕诵,展转念民依。
孰饥兮缺食,孰寒兮鲜衣。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长夜(cháng yè)的意思:指夜晚时间长,寓意困难、艰苦、煎熬的时刻。
风日(fēng rì)的意思:指风和日光,形容风和日丽、天气晴朗。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饥寒(jī hán)的意思:指饥饿和寒冷,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切中(qiè zhòng)的意思:准确命中要害或真相。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颓风(tuí fēng)的意思:指风势减弱、衰败的状态。
我思(wǒ sī)的意思:指自己思考,有所觉悟。
无逸(wú yì)的意思:没有安逸,指没有闲暇、没有安闲的时光。
鲜衣(xiān yī)的意思:指新的衣服,比喻新官职或新身份。
伊人(yī rén)的意思:指某个特定的人,通常是指一个美丽、迷人的女性。
一方(yī fāng)的意思:一方指一个地区或一个人。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展转(zhǎn zhuǎn)的意思:转变、变化。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转念(zhuǎn niàn)的意思:改变思想,转变念头
这首《夜夜曲》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首句“明月照我室,清风拂我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月光如水般洒满房间,微风轻拂床榻,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接着,“我思在何所,伊人水一方”,诗人思绪飘渺,仿佛在寻找远方的伊人,隐喻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清风拂我床,明月照我室。肯寻长夜欢,支枕诵无逸。”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世俗享乐的淡泊态度,宁愿在静夜中诵读经典,寻求心灵的安宁与充实,而非沉溺于短暂的欢愉之中。
“无逸支枕诵,展转念民依。孰饥兮缺食,孰寒兮鲜衣。”诗人由个人的内心世界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思考着百姓的疾苦。他担忧的是,有多少人在饥饿与寒冷中挣扎,缺乏食物与衣物。这种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作为君主的责任感与悲悯情怀。
“饥寒切中人,何事不可有。”诗人感叹,面对饥寒交迫的民众,为何不能提供足够的帮助?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也是对统治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呼唤。
最后,“颓风日以滋,吁嗟谁之咎。”诗人忧虑地指出,不良风气日益蔓延,令人叹息,却不知该责怪谁。这句话既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暗含了对治理国家、改善社会风气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修养、社会现实以及国家治理的多重关注,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