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过沙停半淤淀,微山遂壅趋壑方。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畴咨(chóu zī)的意思:指关心、咨询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触目(chù mù)的意思:形容景象或事物引人注目、令人震撼。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道经(dào jīng)的意思:指经书或经典的内容,也泛指儒家经典、经书。也可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或经验。
东归(dōng guī)的意思:指东方的归宿,表示东方的归还或返回。
督课(dū kè)的意思:指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方今(fāng jīn)的意思:指当前,现在,表示当前的情况或时代。
丰沛(fēng pèi)的意思:丰富充足,充满活力。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过桥(guò qiáo)的意思:指克服困难、跨越障碍,成功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
回跸(huí bì)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特指帝王或高官重返原本居住或工作的地方。
即今(jí jīn)的意思:即刻,现在。
节宣(jié xuān)的意思:指言行谨慎,举止端庄,不轻率放肆。
今回(jīn huí)的意思:指现在,此刻,表示时间的当前。
利涉(lì shè)的意思:指能够熟练地处理复杂的事务或解决困难的问题。
里许(lǐ xǔ)的意思:指事物的内部距离或范围。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民艰(mín jiān)的意思:指民众艰苦困难的生活状况。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其时(qí shí)的意思:指特定的时间点或时刻。
桥面(qiáo miàn)的意思:指桥梁上的平面部分,也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秋节(qiū jié)的意思:秋天的节日
去岁(q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
如常(rú cháng)的意思:照常、正常
桑野(sāng yě)的意思:桑野指的是荒凉、无人居住的地方。
善后(shàn hòu)的意思:指事情发生之后,妥善处理问题,使局势恢复平稳。
省方(xǐng fāng)的意思:节省开支、减少浪费。
时水(shí shuǐ)的意思:指时光如水流转,转瞬即逝。
石桥(shí qiáo)的意思:指结实、坚固的桥梁
疏浚(shū jùn)的意思:清理河道或水道,使其畅通无阻。
通航(tōng háng)的意思:通航是指水路或空中交通畅通,船舶或飞机能够顺利航行。也可比喻事物顺利进行或交流畅通。
蜿蜒(wān yán)的意思:曲折延伸,弯弯曲曲。
王霸(wáng bà)的意思:指横行霸道,无视法纪,以权势欺压他人。
尾闾(wěi lǘ)的意思:指位于最后的小部分或最后一名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形胜(xíng shèng)的意思:形势优越,胜过其他。
徐州(xú zhōu)的意思:徐州之鹿是指徐州的鹿,比喻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或特权地位而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咽喉(yān hóu)的意思:指喉咙或咽喉部位。
一百(yī bǎi)的意思:形容程度非常高,极其之多。
舆梁(yú liáng)的意思:指人们对于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的评价和看法,特指众人对于一个人的好坏评价。
淤淀(yū diàn)的意思:指积聚、沉淀下来的东西。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资利(zī lì)的意思:指利用资本、财富等进行投资,以获取利益的行为。
坐照(zuò zhào)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指责。
- 鉴赏
这首《荆山桥歌》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展现了他对荆山桥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思考。全诗以荆山桥为中心,描绘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历史背景以及对当地经济、交通的影响。
首先,诗人描述了荆山桥的地理特征,将其比作长虹般横跨两塘,形象地展示了其壮观的景象。接着,通过“南北咽喉”、“东西连接”的表述,强调了荆山桥在交通网络中的关键地位,它不仅连接了徐州与周边地区,还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
诗中提到的“东接睢邳耕桑野,西连丰沛王霸乡”,进一步说明了荆山桥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它不仅服务于农业区域的耕作与运输,也连接了具有不同历史背景的地区,体现了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我曾坐照资利涉,发帑脩筑乃如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荆山桥修筑过程的关注与参与,以及对过往交通便利的回忆。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桥梁建设者辛勤劳动的肯定。
接下来,“徐州省方今回跸,路便因度斯舆梁”则暗示了荆山桥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它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通道,更是地方行政与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岁孙工河夺溜,闻道经此东归洋”提到了去年的水灾情况,以及荆山桥在洪水中的表现,显示了桥梁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挑战与限制。
“一百馀孔不足泄,其时水过桥面强”描述了洪水期间桥梁承受的压力,而“水过沙停半淤淀,微山遂壅趋壑方”则进一步解释了洪水过后,河流改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后,“畴咨督课速疏浚,即今尾闾才通航”表达了对解决水患问题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恢复桥梁功能的期待。同时,“吁嗟民艰触目是,善后之策犹茫茫”则反映了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无奈与挑战,强调了寻找有效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整体而言,《荆山桥歌》不仅是一首对特定桥梁的赞歌,也是对历史变迁、自然力量与人类智慧相互作用的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片赤诚之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法曲献仙音.题李世倬画扇,用.《清真集》韵
云接层峦,天开画本,匹练千寻飞度。
松柏阴森,苔沙寂历,似有幽人门户。
听乱石翻涛处,时时呜骤雨。
默无语,望长桥、盘陀立尽,云雾里、布袜青鞋无阻。
缥缈玉烟霏,水风凉、涧莎柔妩。
作画当年,忆龙眠、研朱染素。
写匡庐真景,人与长风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