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不到处,山穷石自枯。
眼昏嫌字小,华梵恐难分。
这首诗名为《朝阳对月赞》,作者是宋代的僧人释智愚。诗中描绘了一个清凉寂静的场景,"寒暑不到处,山穷石自枯",表达了山中的独特气候,即使酷暑严寒也无法侵扰,石头自然呈现出干枯的状态。接下来,诗人通过"涕零知骨冷",以泪水感知寒冷,形象地传达了环境的清冷和心境的孤寂。
诗人手持一卷无题目的书卷,选择在石根旁静心研读,"一卷无题目,持来傍石根",体现了他的专注与淡泊。然而,由于光线昏暗,他抱怨字迹太小难以辨识,"眼昏嫌字小",暗示了他的年迈或视力不佳。最后,他担心连梵文(可能指佛经)也难以分辨,"华梵恐难分",流露出对知识追求的虔诚与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环境与个人心境的交融,展现了僧人释智愚在清寂山中苦读修行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佛法的深入理解。
郭中爱青山,推窗纳青碧。
不见山中人,白云自堆积。
登睇廓悠悠,此眼亦已窄。
但见寰中尘,不见尘中客。
相去讵几许,恍若万里隔。
日暮攀崔嵬,泫然感畴昔。
蜀道无人行,嵩山绝蹄迹。
岂无九回肠,安得双飞翮。
倾我百壶酒,抚此千丈石。
不知蜡屐翁,著得几量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