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杨绘的《句(其四)》。诗中以“何必口辞山简醉,但教心似屈原醒”两句,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山简与屈原的形象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清醒与外在放纵的不同看法。
“何必口辞山简醉”,借用晋代名士山简的典故,山简好酒,常在竹林中饮酒作乐,此处暗指那些追求外在享乐、放纵自我的人。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一定要像山简那样通过饮酒来寻求快乐和解脱?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度放纵行为的反思和批判。
“但教心似屈原醒”,则以屈原作为正面形象,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坚守正直,不为世俗所动,即使身处困境,也保持内心的清醒与高洁。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屈原一样,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清明,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简与屈原,强调了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清醒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而非仅仅满足于物质或感官的享受。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体现了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梅岭云封四绝
东海边来南海边,长亭三百路三千。
飘零到此成何事,结得梅花一笑缘。
汪给事守鄂渚元宵代江夏宰吴熙仲献灯
鄂州新得主人翁,今岁元宵便不同。
灯火夜深回昼日,管弦声动起春风。
辽天月借三秋白,陆地莲开十丈红。
妙手信能移造化,速宜归去补苍穹。
王应求出示蜀中山水障气势甚雄伟李巽岩题其
妙甚丹青手,能移造化功。
三川山水国,半幅画图中。
玉局人何在,铜梁路可通。
巽岩扛鼎笔,文与画争雄。
赵克勤曾橐卿景寿同登黄南恩南楼
欲从高处赏新秋,上尽层坡更上楼。
天地无穷吾辈老,江山有恨古人休。
宁随狡兔营三窟,且跨飞鸿阅九州。
忆着当年杜陵老,一生飘泊也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