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常行(cháng xíng)的意思:经常行动、习惯性行为
方圆(fāng yuán)的意思:指范围、界限之内。
斧凿(fǔ záo)的意思:用斧头和凿子进行雕刻,比喻精雕细琢、精心打磨的工作。
规矩(guī ju)的意思:指行为准则、规则,也指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原则。
浑沦(hún lún)的意思:形容事物混乱、杂乱无章。
口传(kǒu chuán)的意思:通过口头传递信息或知识
离筵(lí yán)的意思:指离开宴席或宴会,表示宴会结束或离开宴席的意思。
良知(liáng zhī)的意思:指人内心的良善、正直的道德心。
临歧(lín qí)的意思:临近分岔口时,要谨慎选择方向。
绵绵(mián mián)的意思:连绵不断、不绝。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日用(rì yòng)的意思: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用品。
圣学(shèng xué)的意思:圣人的学问或学术,指高尚的学问或学术。
握手(wò shǒu)的意思:两人用手相互握住,表示友好、合作、祝贺等。
先天(xiān tiān)的意思:指与生俱来的天赋或先天条件。
行内(xíng nèi)的意思:指在同一行业或领域内。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名为《别诸生》。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首句“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开篇即点明圣学传承之久远,强调“良知”二字作为教育的核心,通过言传身教得以传递。接着,“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以自然界的浑然一体与人工制作的规则对比,暗示真正的智慧与道德修养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顺应自然,遵循内在的规律。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进一步阐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指出真正的智慧和道德修养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而非脱离实际。最后,“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师生间的深厚情感,鼓励彼此在未来的道路上保持联系,相互勉励,共同追求真理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守仁心学的核心思想,即“致良知”,也展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期待,强调了教育应注重内在修养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