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袒 肩 和 尚 唐 /杜 荀 鹤 山 衣 草 屐 染 莓 苔 ,双 眼 犹 慵 向 俗 开 。若 比 吾 师 居 世 上 ,何 如 野 客 卧 岩 隈 ?才 闻 锡 杖 离 三 楚 ,又 说 随 缘 向 五 台 。乘 醉 吟 诗 问 禅 理 ,为 谁 须 去 为 谁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理(chán lǐ)的意思:指禅宗的理论和思想体系,也可泛指深奥的哲学理念或思考方式。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莓苔(méi tái)的意思:指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三楚(sān chǔ)的意思:指愁苦、痛楚、辛酸,形容心情忧愁或痛苦不堪。
山衣(shān yī)的意思:指山野间的草木。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随缘(suí yuán)的意思: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强求,顺其自然。
问禅(wèn chán)的意思:指向禅师请教禅宗心法或禅理。
五台(wǔ tái)的意思:五座高台,指五个重要的地方。
锡杖(xī zhàng)的意思: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岩隈(yán wēi)的意思:指山峰高耸,峭立于峡谷之间的景象。
野客(yě kè)的意思:指在野外行走的客人,比喻不按常规生活的人。
吟诗(yín shī)的意思:吟咏诗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僧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其超然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山衣草屐染莓苔"一句,以鲜明的形象展示了僧人在大自然中的足迹,他们的服饰和草履都被野地里的莓苔所浸染,表达了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情感。"双眼犹慵向俗开"则透露出一种淡漠世事、不愿过早觉醒于尘世纷扰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若比吾师居世上,何如野客卧岩隈"进一步描绘了僧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他们仿佛在自然中找到了归宿,而非世俗的束缚。"才闻锡杖离三楚,又说随缘向五台"则显示了僧人的自由自在地生涯,锡杖是行脚高僧的象征,三楚和五台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暗示着僧人在精神追求上的漫游。
最后两句"乘醉吟诗问禅理,为谁须去为谁来"则展现了僧人在醉酒之际,仍旧思考禅宗哲理的生活情趣。这里的“为谁须去为谁来”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不随波逐流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刻画,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命哲学,颇有禅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