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旱犹藏蕊,橘秋反吐花。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三 夜 不 见 月 宋 /赵 蕃 中 秋 隔 明 日 ,月 色 比 常 佳 。晨 气 早 已 肃 ,暮 云 深 更 遮 。巡 檐 徒 四 立 ,顾 影 晚 兴 嗟 。桂 旱 犹 藏 蕊 ,橘 秋 反 吐 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晨气(chén qì)的意思:指清晨的空气清新、宜人。也比喻人的精神状态早晨时充沛、活跃。
顾影(gù yǐng)的意思:顾念、牵挂回忆。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深更(shēn gēng)的意思:深夜、夜深时分。
四立(sì lì)的意思:指立场坚定、立意高远、立德立功、立功立业的意思。
吐花(tǔ huā)的意思:形容花朵盛开,绽放美丽的样子。
晚兴(wǎn xīng)的意思:指文化、事业等出现较晚而兴盛起来。
兴嗟(xīng jiē)的意思:兴奋欢喜的样子。
巡檐(xún yán)的意思:指在房檐下巡视,比喻官吏勤勉巡查和管理。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早已(zǎo yǐ)的意思:早已表示某个动作或状态在过去就已经完成或存在。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 翻译
- 中秋节即将到来,月光比平时更加明亮。
清晨的气氛已变得庄重,傍晚的云层更显深厚,几乎遮住了天空。
我在屋檐下徘徊,无所事事地站立着,望着自己的影子,夜晚的思绪油然而生。
桂花树虽然干旱,但仍然隐藏着花蕾,而橘树在秋季反而开出了花朵,不合常规。
- 注释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比常佳:比平时更为美好。
晨气:清晨的凉爽气息。
肃:严肃,庄重。
暮云:傍晚的云层。
遮:遮挡。
巡檐:在屋檐下走动。
徒四立:徒然站立。
顾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
晚兴嗟:夜晚的感慨。
桂旱:桂花树遭遇干旱。
藏蕊:隐藏花蕾。
橘秋:秋季的橘树。
反吐花:反常地开花。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三夜不见月》,通过对中秋后一日的月色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深深期待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首句“中秋隔明日”,点明了时间是在中秋之后的一天,暗示了诗人未能及时欣赏到满月的遗憾。次句“月色比常佳”,则写出虽然不是中秋之夜,但月色依然格外明亮,显示出诗人对月光的赞美。
接下来,“晨气早已肃,暮云深更遮”两句,通过描绘早晨的清冷和傍晚浓厚的云层,进一步渲染了月色被遮掩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相思之情。诗人徘徊于庭院,“巡檐徒四立”,流露出等待月出的焦灼与无奈。而“顾影晚兴嗟”一句,借照影自怜,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桂旱犹藏蕊,橘秋反吐花”,以桂花未开放和橘树反季节开花的景象,寓言生活中的意外和变故,也暗含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舟中阅亲旧书
王税官遗我一纸书,告我六十七滩名。
舟人爱捷不爱稳,劝君勿盘官莫听。
曹先生遗我一纸书,四百馀字相丁宁。
扶持世道贵深稳,切莫浪战倾人城。
两书共作一书捲,一日十发手不停。
口吟一字三太息,眼泪迸作黄流倾。
我生三十有六岁,今年始别父母行。
母兮恐我蹈天险,梦寐听我盘滩声。
父兮恐我蹈人险,行坐劝我去宽平。
二君此语谁告之,乃能得我父母情。
从今座右置此纸,夜思昼读当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