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花生圆菊橤,荷尽戏鱼通。
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
这首诗是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又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
"岭衔宵月桂,珠穿晓露丛" 一句中,"岭"指山岭,"衔"有吞没之意,形容山间桂树在清晨时分外散发着淡淡的月光。"珠穿"则是形容露水如珠般串联在一起,"丛"指的是草丛中沾湿了夜露,整体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下来的"蝉啼觉树冷,萤火不温风"进一步强化了秋天的清凉气息。"蝉啼"是指蝉虫在树上叫响的声音,而"觉树冷"则表达出树木已经感受到了秋季的寒意。"萤火"形容萤火虫发出的光芒,而"不温风"则是在说虽然有萤火,但秋天的风依然是清凉的,缺乏了夏日的暖意。
"花生圆菊橤,荷尽戏鱼通"中,"花生"指的是野花开满,"圆菊"形容菊花盛开而且圆润。"荷尽"则是说荷叶覆盖了池塘,而"戏鱼通"则形容水中的鱼儿在荷叶间自由穿梭。
"晨浦鸣飞雁,夕渚集栖鸿"描绘的是一幅秋季的早晚景象。"晨浦"指的是清晨的河岸,"鸣飞雁"形容着群雁在天际飞翔发出了鸣叫声。"夕渚"则是说黄昏时分的水边,而"集栖鸿"则表达出大雁归宿的情景。
最后两句"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炽空"中,"飒飒"形容的是秋风轻拂的声音,"高天"是指无垠的蓝天。"氛澄"则是说清晨或黄昏时分云层稀薄透明,而"下炽空"强调了秋日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大地上的温暖与明亮。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不失清凉意境的秋天。每一句都浸润着诗人的情感和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悟。
海梅半日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
公事渐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馀杭。
鍊尽少年成白首,忆初相识到今朝。
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后凋。
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
声华宠命人皆得,若个如君历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