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昼眠》由金代诗人董文甫所作,通过独特的构思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与外界、梦境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庄周先我复天真”,借用了庄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庄周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精神层面追求的纯净与真实。庄周梦为蝴蝶的故事,寓意着个体意识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界限模糊,诗人在此处将庄周视为先驱,引领他探索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
次句“化蝶飞来管领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化蝶不仅象征着灵魂的自由飞翔,也意味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春天来临。在这里,“化蝶”既是自然界的生物变化,也是心灵状态的转变,它引领着诗人进入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境界。
后两句“我亦庄周周亦蝶,不知若个是真身”,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身份的深刻反思。诗人将自己与庄周、蝴蝶相提并论,暗示了在精神层面上,人与自然、梦境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与交融。这里的“真身”既指真实的自我,也包含了对存在本质的追问。通过这一设问,诗人引导读者思考: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如何辨识真正的自我?这不仅是对个人身份的探索,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整体而言,《昼眠》以庄周梦蝶的典故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自我认知、心灵自由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岘山羊叔子
岘山羊叔子,江左管夷吾。
勋名掀揭宇宙,金匮侈丹书。
两载风寒卧护,一柱狂澜屹立,形势壮陪都。
功业笑儿辈,别有大规模。
看东归,游凤沼,转鸿枢。
不应廊庙人物,犹佩玉麟符。
好是茅峰仙客,更与钟山佛子,同日庆垂孤。
一饮共千岁,永永辅皇图。
水调歌头·风卷江湖浪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
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
从它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
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水调歌头·幻出广寒境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
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汨汨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水调歌头·簪履盛元幕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水调歌头·久欲乘槎去
久欲乘槎去,间阔几仙尘。
乾坤炯炯不夜,造化抑何神。
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
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
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
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
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
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
水调歌头·碾就一轮玉
碾就一轮玉,扫尽四边尘。
白乎不涅不磷,千古此丰神。
领略常娥体态,寂寞谪仙材调,四海岂无人。
安得金丹诀,长驻玉颜春。
镜圆明,冰样洁,水来清。
良宵难值如许,何惜且留宾。
拟唤桓伊三弄,影转画檐西畔,钟鼓趣残更。
肺腑尽霜雪,麹蘖不能醺。